紅頂白羽的大白鵝,是象山人民心中公認的大明星:不僅因為它身姿優美,歌喉嘹亮,還因為它天生就是個能下“金蛋”的寶。
現年50多歲的象山人陳文杰,初中畢業后便子承父業,將家傳的種鵝飼養、育苗手藝不斷發揚光大,是當地名符其實的“鵝司令”。說起自家的大鵝,陳文杰喜愛之情溢于言表:“首先肯定是好吃嘛,肉質細嫩、口感順滑、營養價值高;而且還好養:食草為主、長得快,不容易生病,飼養省錢。”。
陳文杰個頭不高,皮膚曬得有點黑,說起話來干脆響亮。他告訴記者,自已剛開始做種鵝生意時,僅有28頭大鵝。如今,通過“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已有種鵝30幾萬頭,年產苗鵝6、7百萬頭,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浙東白鵝種鵝公司。
陳文杰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十分好學。平日里,只要有空,他就去自家種鵝場逛,研究大小鵝的生長習性。“伺養環境、市場需求一直在變,我們只有依靠科技,才能讓大白鵝更好地適應現代養殖,繼續下‘金蛋’。”他說。
陳文杰開辦的文杰大白鵝養殖有限公司里,養著一群產蛋期種鵝,它們被放養在鋪了透水軟墊的露天飼養場里。
藍天白云、青山綠水,是大白鵝生活的標配,這令它們十分放松,或低頭覓食,或悠閑度步,或安心產蛋。
“我們一天會去撿二次蛋,早晚各一次。”陳文杰說,鵝生性敏感,每當有人靠近,大鵝們會同時揚起脖子高歌。
果然,當我們走進圈養場,大鵝們突然緊張起來,開始往一起擠,現場一片呱噪。但在陳文杰耳里,這就是充滿激情的交響樂。
與成年鵝“高亢”的歌聲不同,這里還有剛出殼的幼鵝們“唱出”的清新“小夜曲”。
走進一間長長的水泥平房,里面暖暖的??繅μ幨且涣锓趸?。其中幾個箱門打開,有職工正取蛋“幫助”破殼的黃色小鵝掙脫束縛,實現此生的第一次站立。這些紅嘴黃毛的“小家伙”,一落地就精神抖擻,睜著圓溜溜的大眼睛“嚶嚶”叫喚。
“一個孵化箱可同時孵化7000枚鵝蛋,30天時間,大約90%能成功孵化。”陳文杰說,這些幼鵝都“名花有主”,基本落地三個小時內就坐上卡車奔向周邊地區。距離遠一點搭飛機走的,就會多停留幾個小時。“品種好,品牌好,人家鵝苗賣3元到5元,我們要賣10元多,還搶搶要。”老陳滿滿地驕傲。
象山縣一直以來都很重視白鵝品牌保護和推廣,特別是在2009年和2010年,“象山白鵝”分別獲準注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后,“象山白鵝”不僅成了當地農戶脫貧鵝,還逐漸在互助脫貧道路上越走越遠,成為全國知名的“扶貧鵝”。
象山縣畜牧獸醫總站是推動象山白鵝下金蛋的一支重要技術和推廣力量。站長李玲說,2016年以來,象山借助白鵝產業實施精準幫扶,縣內,建成24個種鵝產業幫扶基地,帶動43戶低收入農戶增收,其中26戶走上致富之路??h外,仙居、嵊州、蘭溪,省外,吉林、山東、海南、江蘇、安徽、江西等地都建立了幫扶基地,有效帶動全國13個省份2000余戶低收入農戶增收,戶均年收入達10萬元以上。
“象山縣的白鵝產業幫扶模式是‘政府+聯盟(公司)+基地+農戶’,政府部門在政策、技術、金融協調等方面給予支持,幫扶企業出資建設扶貧基地,為農戶提供全流程服務等。”李玲說。
金建華是象山當地受益者之一。2019年,陳文杰出資為他建起白鵝養殖場。在“種鵝有來源、飼料有供應、種蛋有孵化、銷售有渠道”的模式下,金建華當年養殖收益就達30萬元,從此捧上了“金飯碗”。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大白鵝”開始爬上越來越多居民家庭餐桌。“如今肉鵝市場已經發展起來,未來效益會好于種鵝,所以我們一定要堅持地理標志推動的品牌化發展道路,做強肉鵝加工產業,建起一條貫通白鵝全生命周期的致富‘金光大道’。”陳文杰對記者表達了他的最新期盼。(記者王嵐 殷聰 李芮 通訊員蔣世杰 魏雅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