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小出口企業增長迅速,考慮跨境物流呈現碎片、高頻的特點,疊加目前運費高企、運力不足等因素困擾外貿行業,業內人士判斷,根據貨物庫存和訂單狀態進行調整的智能海運拼箱,將會成為跨境電商領域的主流物流方式。
一艙難求背后的跨境物流變革
從今年上半年開始,國際集運市場出現一艙難求、運價暴漲的現象。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上漲至4568.16點,是去年4月低點的將近6倍,特別是去歐洲、美西、美東的運價是最高的。
有外貿人士向記者反映,西方的萬圣節、感恩節和圣誕節集中在第四季度,考慮到發運周期和銷售期,歐美貿易商一般會要求中國工廠8-11月份出貨,三四季度是外貿行業的出貨旺季。但由于部分出口運費已經接近或者超過了貨值,造成了大家有單不敢接、有單不敢做的情況。甚至有的企業接了單,貨物卻出不了,只能在外租倉庫。
高飆的運價已經成為2021年外貿界最大的“黑天鵝”,讓從業多年的老外貿都大呼“活久見”。對此,復旦大學供應鏈協會副會長、南京上市公司焦點科技高級副總裁徐波分析,國際物流漲價的背后原因,一是去年疫情造成了第一季度整個國際航運市場的停擺,為了求生存,馬士基類巨頭采取了自救措施,如收縮航線+提價,結果發現提價以后市場還能接受,整個航運市場就開始了漲價上的一路狂奔。二是疫情導致的國際供應鏈不平衡,帶來了單向輸出,比如,船到美國以后沒有回程貨+集裝箱。等集裝箱返程回來,其成本還不如再重新生產集裝箱,這也造成了集裝箱的價格居高不下。三是疫情導致區域港口卸貨不間斷停擺,也造成了整個成本上升。
此外,目前中國的外貿出口模式正處于傳統外貿向跨境貿易轉型和分流的大變革時代,導致這種困窘的局面更為突出。徐波對記者表示,傳統外貿的特點是以海外進口廠商指定國外貨代為核心,對于中國端來講,它只需要作為國際貨代的中國段的二傳手,跟第三方物流沒有關系。
這也導致,跨境物流成為目前中小企業展開跨境電商業務的最大痛點之一。
智能海運拼箱模式備受青睞
根據焦點科技旗下中國制造網數據顯示,因為跨境物流呈現碎片、高頻的特點,不斷根據貨物庫存和訂單狀態進行調整的智能海運拼箱,備受跨境電商企業歡迎。這種智能海運拼箱模式,通過化零為整,實現高頻補貨、提高周轉率,從而最大限度降低中小出口企業的庫存成本和資金成本。(記者 江芬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