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商平臺再度暴雷,貝貝集團旗下的貝店被指自6月起就拖欠回款,近期來自全國各地的供應商、店家圍堵在貝貝集團總部追討欠款。在此后的商家代表與商家維權過程中,貝貝集團承認公司資金出了問題,公司已資不抵債。而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貝店已涉及供應商欠款累計超過1.4億元。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李旻認為,貝店暴雷事件的核心是其一直沒有明確的業務方向。貝貝自成立以來,一直處于轉型的路上,從母嬰電商到社交電商,再到庫存電商,再到如今的新消費品牌希美,貝貝自身真正的核心競爭力一直沒有確定,集團始終跟隨著市場熱度走。
2014年,貝貝網在成立之初還是垂直母嬰電商平臺。不過,隨著拼多多的社交電商模式成功地在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割據市場的情況下迅速引流并擴大市場份額,大量品牌涌入頭部電商平臺,發展艱難的垂直電商紛紛轉型,2017年,貝貝推出了轉型之作貝店。以“自用省錢,分享賺錢”為運營模式,其宣傳稱開貝店不用囤貨,由貝店統一采購、統一發貨、統一服務,用戶只需運營即可。但想要入駐平臺,需要經過原貝店店主邀約,這也是后來備受詬病的“三級分銷”模式。
此后,隨著相關部門逐步收緊對“三級分銷”模式的監管,貝貝不得不再次轉型,于2019年推出了貝倉,并在同年宣布將貝店升級為“會員折扣商城”。然而,轉型不到一年就遇到了疫情,發展乏力的貝店在今年年初大量裁員,并在發布會上宣布將全力押注自有醫美品牌希美。
“可以說,無論哪一次轉型,貝貝都沒有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一直在燒錢換發展。而在不斷轉型的過程中,新品牌雖投入大筆資金,但是與行業頂尖仍有距離,舊品牌因為新品牌的資金分流導致還未盈利或初步盈利就因為資金問題而停滯。”李旻坦言,現在,美妝行業已經處于紅海,貝貝押寶希美,若想搶占市場份額同樣需要大筆資金的投入。而此前的多次轉型已導致其資金不足,網傳貝店此次暴雷就是因為其將資源全部投入希美,導致資金鏈斷裂。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表示,貝店在發展過程中采用的都是以簡單粗暴的營銷方式拉新,并沒有建立起核心競爭力,很容易被取代。在發展初期,貝店可以迅速擴大規模,但一旦社交電商的紅利減少了,商家、用戶就會快速流失。規模增長乏力,加之回款慢等因素累積會給商家形成壓力,進而產生連鎖反應。這次出現暴雷也并不意外了。
貝店的暴雷只是一個縮影。2019年4月,三年投資上百億元、迅速擴張500多家門店的國安社區暴雷陷入投資黑洞;2019年10月,曾用半年時間就吸引上億用戶的淘集集暴雷資金缺口超20億元。今年7月7日,同程生活宣布公司因經營不善而不得不破產倒閉;同樣在今年7月,知名社區團購平臺之一“食享會”的武漢總部人去樓空,無力償還員工工資和供應商的貸款。
貝店的沒落自有其原因,但更多社交、社區電商平臺的“敗走”正映射出行業發展的真實現狀,正如同程生活創始人何鵬宇曾在公開信中所說,“從2020年9月開始,社區團購行業風云突變,行業由‘拼創新’‘拼執行’變成‘拼資本’‘拼補貼’。”
“隨著京東、拼多多、美團和阿里等陸續進入社交電商、社區團購領域,早期的社交電商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說道,“綜合品類的電商平臺將成為社交電商和社區團購的主流平臺,并成為零售行業的補充業態。”
挖人建團隊,燒錢搶市場,社區團購一瞬間變成了巨頭間的游戲,行業中眾多二三梯隊的公司如今已被迫走到了生死關頭,這個一度鮮花著錦的行業如今正迎來殘酷的洗牌期。
莫岱青表示,社交電商行業已進入洗牌期。在激烈的競爭中,中小社交電商大多無以為繼,“叢林法則”之下,優勝劣汰將成為常態。(記者 劉旭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