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滬深交易所此前發布的退市新規,“3億元市值”退市指標將自7月1日開始實施。不過,截至21日收盤,兩市僅有12家A股總市值低于10億元,并未有總市值低于3億元的個股。
去年末,號稱“史上最嚴”的退市新規新增了“3億元市值”退市指標。該指標是指如果上市公司連續20個交易日每日收盤總市值均低于3億元,交易所將對公司作出股票終止上市決定。
根據同花順統計,截至21日收盤,兩市僅有12家A股總市值低于10億元,全部為ST公司,分別是*ST金泰、*ST中迪、*ST中新、*ST德奧、*ST凱瑞、*ST天龍、*ST長動、ST云投、*ST綠景、*ST巴士、ST仁智、ST目藥。其中,市值最低的為*ST金泰,僅8.16億元。
根據統計,今年以來已有12家A股退市。從退市類型來看,除了營口港因為吸收合并而退市,大多為面值退市等交易類強制退市和財務類強制退市。
其中,退市秋林、康得退、*ST信威等均因財務不達標而被強制退市,而長城退、天夏退、*ST成城、*ST宜生等公司因股價低于面值而退市。
此外,斯太退、北訊退、歐浦退、退市鵬起、退市富控等在退市整理期中,天翔環境25日起步入退市整理期,上述公司退市已成定局。
根據開源證券統計,去年A股市值在后10%分位的公司年成交總額占市場整體的2%,比2015年的3%下降1個百分點,同期市值前10%分位的公司成交額占比則從36.4%提升至39%。與此同時,低市值公司的低股價趨勢逐漸確立,去年股價已與市值大小呈現明顯的正相關,市值前10%公司的去年收盤均價為70.1元,后10%公司的收盤均價僅為8元。
對此,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記者表示,“對于市值低于3億元的公司直接退市,將進一步強化市場化退市的作用。海外成熟市場每年有大量不符合上市條件的公司退市,同時也有很多新公司上市,這樣才能實現優勝劣汰,保持資本市場的活力和賺錢效應。”
開源證券研究所所長孫金鉅指出,“注冊制的推進將繼續加速尾部公司邊緣化的趨勢,從而減小退市新規運作的阻力。而退市制度的高效運作,將強化市場的優勝劣汰,反過來為注冊制深化改革提供保障,最終形成資本市場的正反饋。”
天風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劉晨明表示,在退市新規下,小市值、交易不活躍的公司以及長期經營不善、持續依靠外部輸血、出售資產等盈余管理手段規避退市的公司會面臨退市風險;而主業經營正常但是尚未開始盈利或者因行業周期原因暫時虧損的企業將不再面臨股票退市風險。新規將會促進上市公司的優勝劣汰,資金進一步向優質公司聚集。(記者 陳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