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監管部門正式批準格蘭仕要約收購惠而浦中國,期限自 2021 年 3 月 31 日至 2021 年 4 月 29 日。在此期間,惠而浦中國發生了一系列的高層人事變動,涉及公司總裁、人力資源副總裁和研發副總裁等重要職位。
分析人士認為,“在以往的企業并購案例中,收購企業和被收購企業的管理理念、運營方式、經營風格等都可能有較大不同,被收購企業管理層退出可以減少后續經營管理的內耗。”
目前,惠而浦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型家電制造商之一,然而在中國,惠而浦的地位卻始終較為尷尬。除了業績持續下滑之外,該公司還面臨著產品及售后服務遭詬病、財務造假余波未平等問題。
對于惠而浦中國的持續虧損是否會對格蘭仕產生影響。格蘭仕副董事長梁惠強曾對媒體表示,“不會只看其在過去一年或兩年這種短期的財務表現,我們看的更多的是長期協同效應。”
不過,部分業內人士對此仍持觀望態度。有觀點認為,“并購是業績增長的有效戰略,不過并購后的整合風險亦不容忽視。格蘭仕年營業額已達到幾百億,但仍以微波爐等小家電為主,雖然也有冰洗業務,但相較而言占比較小。”
格蘭仕收購惠而浦中國獲批,后者頻現高層人事變動或醞釀改組
近日,格蘭仕董事長兼總裁梁昭賢表示,監管部門已經正式通過公司收購惠而浦中國的收購要約,要約收購于 3 月 31 日正式開啟。
據悉,本次要約收購系格蘭仕家用電器向惠而浦股東發出的部分要約收購,要約收購股份數量為 4.68 億股,占惠而浦已發行股份總數的 61%;要約價格為 5.23 元 / 股,本次要約收購最高資金為 24.45 億元。
若預受要約股份的數量少于 3.91 億股(占惠而浦股份總數的 51%),則本次要約收購自始不生效。本次要約收購期限共計 30 個自然日,期限自 2021 年 3 月 31 日至 2021 年 4 月 29 日。
公告顯示,本次要約收購范圍為要約收購期限內惠而浦全體股東所持有的無限售條件流通股。若本次要約收購完成后,收購人持有不低于公司 51% 的股份,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將發生變更。
同時公告稱,本次要約收購已取得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局出具的《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不實施進一步審查決定書》,并已完成美國、巴西、德國、土耳其、奧地利、哥倫比亞的反壟斷審查程序。本次交易已取得全部所需的前置審批。
在格蘭仕收購惠而浦中國期間,后者發生了一系列高層人事變動。4 月 9 日,惠而浦中國人力資源副總裁魯濤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副總裁職務,魯濤辭職后不再擔任公司其它任何職務。
4 月 15 日,惠而浦中國再發公告,該公司總裁、法人代表艾小明提交了書面辭呈,因個人原因,計劃將于 2021 年 4 月 30 日辭去公司總裁、法人代表職務。同時,艾小明將保留公司董事、公司董事會戰略及投資委員會成員、董事會提名、薪酬與考核委員會成員職務。
在此之前,惠而浦中國研發副總裁黃育楷因個人原因辭去副總裁職務。業內分析人士普遍認為,艾小明等高層的辭職,可能是為格蘭仕管理層讓位。
“在以往的企業并購案例中,收購企業和被收購企業的管理理念、運營方式、經營風格等都可能有較大不同,被收購企業管理層退出,可以減少后續經營管理層面的內耗。”分析人士認為。
惠而浦中國業績持續虧損,產品及服務頻遭詬病
公開資料顯示,惠而浦總部位于美國密歇根州,旗下擁有 Whirlpool、Maytag 等眾多國際知名品牌,在全球各地擁有的生產基地、研發中心以及設計中心總計達 70 家。惠而浦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型家電制造商之一,2020 全年營業額達 194.56 億美元。
然而在中國,惠而浦的地位卻始終“不上不下”。有業內人士指出,雖然惠而浦進軍中國多年,但其在國內市場的中低端定位與國際地位并不符合,再加上多類產品屢次被爆出質量不過關,惠而浦的口碑與名聲已在消費者心中慢慢下降。
2014 年,惠而浦入主合肥三洋,成為后者新控股股東,合肥三洋也因此更名為惠而浦。與合肥三洋合作期間,惠而浦對三洋過度依賴,“三洋”品牌產品銷售占國內收入比例較大。這直接導致 2019 年雙方合作終止后,惠而浦中國的營收大幅下滑。
最新財報顯示,惠而浦中國 2020 年前三季度營收 35.3 億元,同比下降 13.62%,歸母凈虧損 1.14 億元,同比擴大 64.56%;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扣非凈虧損 2 億元,同比擴大 125.47%。
而根據惠而浦中國發布的業績預告,2020 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虧損 1.5 億元到 1.8 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事項后,公司凈利潤預計虧損 3.3 億元到 3.6 億元。
對于業績預虧的主要原因,惠而浦中國表示,2020 年一季度由于受國內家電市場需求不足、三洋品牌退出以及疫情影響,公司產生經營虧損 1.07 億元。雖后經公司調整,環比逐步改善,但由于內銷市場沒有顯著好轉,三洋品牌退出對渠道營銷影響巨大,盡管后三季度有明顯改善、實現盈虧平衡,但公司全年仍然產生經營虧損。
產業觀察家指出,失去“三洋”品牌的使用權是惠而浦中國業績虧損的直接原因,但本質上也是惠而浦品牌不夠硬。“惠而浦背靠美國洋品牌的優勢,卻沒有在中國市場上打出自己的差異化產品以及口碑。”
值得一提的是,在業績下滑的同時,惠而浦中國還面臨著產品及售后服務遭詬病、財務造假余波未平等問題。據記者了解,目前在黑貓投訴等平臺上,仍不乏有消費者對其產品質量與售后發起投訴。同時,惠而浦 2015、2016 年報涉嫌虛假記載被行政處罰事件雖已過去數年,但目前仍有股民在進行維權活動。
“惠而浦中國資產減值,業績虧損,旗下的惠而浦、帝度兩個品牌在家電行業日益邊緣化,這說明惠而浦中國的品牌發展策略整體上并不成功。”有產業觀察家認為。
業內人士:整合風險不容忽視,后續進展仍待觀察
據知情人士透露,格蘭仕要約收購惠而浦中國的促成因素之一,是應合肥國資委之邀來“接盤”。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分析稱,惠而浦的價值在于品牌和技術,格蘭仕收購后能否繼續獲得惠而浦在中國的品牌授權以及相關技術專利是關鍵。
對此,格蘭仕副董事長梁惠強曾公開回應,惠而浦品牌由惠而浦集團對惠而浦中國上市公司進行授權,包括技術,這些都是格蘭仕未來希望可以繼續保持或延續的,“我們會持續地與惠而浦總部緊密溝通,讓他能夠一直保持下去,這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至于惠而浦中國的持續虧損,是否會對格蘭仕產生影響,梁惠強對媒體表示,格蘭仕是基于對公司長期潛在價值的判斷而作出要約收購。“其實我們并不會看這家公司在過去一年或兩年這種短期的財務表現,我們更多是看長期的協同效應。”
值得注意的是,格蘭仕與惠而浦中國同為家電企業,雙方主營業務在廚電、家用電器等多產品線重合,尤其是在微波爐、洗衣機這兩種品類上存在一定競爭,這也是擺在格蘭仕面前的一道難題。
對此,梁慧強認為,“惠而浦在白電特別是洗衣機、洗碗機、冰箱的技術底蘊非常強,格蘭仕在這方面有很多地方可以跟他們產生交集,產生協同效應。”
家電分析師對記者表示,格蘭仕想借助惠而浦在大家電方面的供應鏈、技術支持等優勢,彌補自身產品線單一、創新能力不足等短板。不過,惠而浦中國因持續虧損、負面纏身導致其市場占有率大跌,這是格蘭仕尤其需要注意的。
對此,部分業內人士仍持觀望態度。有觀點認為,“并購是業績增長的有效戰略,不過并購后的整合風險亦不容忽視。格蘭仕年營業額雖已達到幾百億,但仍以微波爐等小家電為主,其冰洗業務的占比也相對較小。”
“惠而浦中國交出控制權,或是一次剝離虧損業務發力新業務、‘曲線救國’的策略。不過,惠而浦能否通過雙線并行策略挽救頹勢,格蘭仕能否借助惠而浦的優勢補足自身短板,還需時間檢驗。”上述分析師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