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保安到上市公司董事長,張紅軍用了27年。2020年,他帶領大山教育在港交所上市。
上市后的大山教育,為向張紅軍授出980萬股獎勵股份,約合人民幣792萬元。
與此同時,上市后的首份財報,大山教育凈利潤下滑96%。
員工平均薪酬下降,董事長報酬近千萬
大山教育的創始人張紅軍的個人經歷,是從草根逆襲的勵志故事。
1994年,17歲的張紅軍初中畢業后,在鄭州當起了保安。依靠自學電腦、會計等技能,張紅軍進入一家企業工作,并擔任董事長秘書。這個工作經歷,讓張紅軍認識到學歷的重要性,他開始報考夜大、學習英語。
1998年,22歲的張紅軍創辦了大山外語,也就是大山教育的前身。2000年,大山教育旗下第一家自營教學中心鄭州金水外國語培訓學校成立。在隨后的幾年里,大山教育的自營學習機構開始全面鋪開。
2020年7月,從新三板退市的大山教育在港交所上市。44歲的張紅軍成為上市公司董事長。
上市帶給張紅軍帶來了可觀的收入。大山教育的招股書顯示,創始人張紅軍的2020年的年薪為168萬元。
除此之外,根據大山教育發布的股份獎勵計劃,截至2020年1月14日,向56名員工授出了3000萬股的獎勵股份。其中,大山教育向張紅軍授出980萬股,基于授出日期收市價0.96港元,換算成人民幣約為792萬元。上市僅一年,加上股份分紅,張紅軍獲得的報酬就達960萬元。
相比于對董事長的獎勵,多數員工在上市中并沒有得到什么福報。2020年財報顯示,大山教育支付的員工成本(除董事以外)為1.07億元,相比去年的1.10億元,減少2.3%。
2020年大山教育的員工人數為1433名,2019年為1393名,也就是說在員工人數增長的同時,員工的平均年薪卻不增反減,由2019年的7.9萬元降至2020年的7.46萬元。平均薪酬水平在下降。
中小股東也沒有從上市中獲利。上市后,大山教育股價長期在1港元以下。
而大山教育上市后交出的首份財報,也處處暴露著問題。
OMO,說說而已?
縱觀大山教育的財報,下滑是最明顯的表現。
2020年營收3.33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84億元下滑13%。而在前兩年,大山教育的營收增速則保持在30%以上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沖擊下的2020年,并不是大山教育的最低谷。2017年,大山教育營收同比下滑超七成,是近五年來的最低。
2017年發生了什么?2016年,在線教育機構空襲鄭州,在線上,面對猿輔導、作業幫等在線機構的入侵。在線下,新東方等行業巨頭也在鄭州開設線下門店,這對大山教育產生了一定的威脅。線上和線下的雙重競爭下,大山教育不可避免地失去了市場份額。時至今日,大山教育仍然并未回到2016年的營收規模。
2020年,疫情的沖擊,更加使在線教育的價值凸顯。在上市招股書中,大山教育將自己定位于OMO課后教育服務提供商,48次提到自己的線上教育平臺“學習8”,13次提到OMO。
而在2020年財報中,“學習8”只被提及了4次,OMO甚至沒有提及,重要性在減弱。線上業務帶來的收入變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2018、2019年,大山教育線上課程尚且還分別有10.6萬元、39.8萬元的收入。而在2020年的財報中,大山教育甚至都沒有披露相關的營收數據。
研發相關的投入也從側面印證了這個結論。2020年,內容與信息技術研究及培訓費用為0.28億元,同比下滑13%。大力發展OMO,研發相關投入卻出現下滑。與之相比,大山教育的行政費用卻同比增加2%至0.49億元。大山教育把更多的錢花在了行政費用上,對于“學習8”等線上系統,投入有限。
這或許意味著,經歷了線上的沖擊、疫情的影響,大山教育并沒有把補足線上差距作為當務之急,多年的發展中,線上業務都幾乎沒有起色。招股書中的“OMO”或許也只是說說而已。
線上的不足猶在,如果再次出現黑天鵝事件,大山教育恐怕依然是“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持續擴張直營店,使用率卻不足7成
相比線上的踟躕不前,大山教育在自營學習中心的擴張上,動作頻頻。
大山教育曾在招股書中提到,預計2020年及2021年、2022年將會分別開設15家、21家、24家自營教學中心。2020年,大山教育共計有99間自營教學中心,比2019年增加19家,超額完成目標,而在過去兩年則保持八、九家的增速。
拋開線上,疫情逐步平息的情況下,僅憑線下業務,大山教育是否可以高枕無憂?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不斷擴增的學習中心,實際并沒有給大山教育帶來輔導課時和學生人次的高速增長。
2020年,大山教育總報名人次由上年24.8萬人次下降至23.3人次;輔導課時由上年的673.02萬小時下降至577萬小時。時間拉長到前三年時間內,學生報讀人次和輔導時數的增速在下降。
更為關鍵的是,大山教育自營教學中心的使用效率并不高。在招股書中,30間2017年之前開設的自營教學中心最高使用率也只有68.7%;2017年以來建設的自營教學中心,使用率最高的也只有70.1%。2019年大山教育自營教學中心的平均使用率僅為64%。
目前這99家自營教學中心集中分布于鄭州和新鄉,利用率不高的同時,集中在兩座城市不斷擴充自營教學中心,帶來的恐怕更多是增加公司的運營開支。
大山教育的盈利能力確實在下滑。
最近三年,大山教育教育毛利率持續下降。2020年,毛利率由上年的44.2%下降至32.7%。凈利率也由2018年的15.5%下降至0.6%。
除了毛利率、凈利率下降,大山教育在2020年的凈利潤也在持續下滑,實現205.3萬元,同比減少96%。
2018-2020年,大山教育平均從每個報讀學生身上獲得的純利(凈利潤除以報讀人數)分別為239.7元、197.5元和0.86元。即便拋開2020年的極端情況,大山教育的盈利能力也在下滑。
面對疫情,線上業務步履維艱,線下自營教學中心不斷擴張。大山教育在執著中更多是無奈。前有在線教育平臺的沖擊,后有老牌教培巨頭的虎視眈眈,“強龍壓不過地頭蛇”的說法,恐怕早晚要被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