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派出法庭,發揮司法大作為,以實際行動護航電纜產業高質量發展。今年1至9月,宜興法院官林法庭以4位法官、7位書記員的“配置”,在審理階段為線纜企業追回應收款3.4億元。面對每起標的額上百萬、千萬元的大案,這個小而精的派出法庭充分發揮“地利人和”優勢,為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宜興市官林鎮是全國聞名的線纜產業集聚地,被譽為“電纜城”。對鎮上大大小小的線纜企業而言,官林法庭為其追回的不僅是勞作的“血汗錢”,更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官林法庭庭長季仲介紹,線纜企業的客戶不少都是房地產的工程承包商,訂單跨度時間長,一旦出現承包方不能及時結算工程款的情形,線纜企業的貨款回收就將受到直接影響。此外,線纜企業還要經受原材料買賣等多種因素影響,企業資金壓力巨大。
截至今年9月,官林法庭正常審限內結案率達到97.77%,平均審理天數33.83天,在無錫全市31個派出法庭中排名領先。高效率得益于官林法庭對組織架構的不斷優化。2019年,官林法庭率先探索建立書記員輔助團隊集約化管理的創新模式,打破原有的員額法官辦案團隊包案到底的模式,將立案、保全、送達、開庭等環節拆分開,每個環節分配專人進行負責。“這種模式不僅打破了書記員忙閑不均的工作狀態,更避免了整個案件因為某個人的因素被整體擱置的尷尬情況。在專人專事的規范流程中,大家的工作熟練度不僅增加,也各自形成一套自己的辦案方法,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季仲說。
“能為企業多要回一分錢,就是讓企業的生存環境好一分。”秉持“人人都是營商環境,案案關系營商環境”的理念,官林法庭與當地行業協會形成有效聯動,引入業內專家參與涉線纜案件的調解。今年8月,官林法庭聯動業內專家一起,為安徽某工程有限公司與江蘇某電纜有限公司完成了一場合同糾紛的調解。在法官的釋法說理和業內人士的深入分析下,僅半小時,雙方便協商通過了調解方案,工程公司同意分期履行給付義務,并當場支付了100萬元貨款。目前,其余200多萬元貨款也已全部到位。
隨著司法信息化建設的不斷升級完善,法庭的司法履職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十年前我們的法官經常要帶著書記員四處出差進行保全,現在鼠標一點就能查詢凍結,很方便!”相關人士如此表示。據悉,官林法庭統籌利用線上線下途徑,在堅持高效保全傳統的同時,集約化完成各類財產的保全工作,最大程度提高保全效率,審判質效全面提升,讓當事人真真切切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義?! ?記者崔欣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