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水墨淡彩”的夜景背后鋪就的是“綠色”的底色。十年來,杭州市城管局緊緊圍繞中央部署及省、市委要求,扎實推進綠色低碳在杭州首創變革,讓城市發展不僅“靚”起來,更是“綠”起來。
國內首提“零碳”概念
打造全國首個綠色燈光秀
湖濱步行街,風雅和繁華合二為一的獨特夜景;錢江兩岸,水城光影交相輝映;還有南宋御街上的“流水古街”的古韻風情……剛剛過去的國慶節,夜杭州給市民和游客帶來驚喜,特別是水波與光影相融的各種燈光秀,更讓人癡迷。
其實在蓬勃的燈光秀背后,杭州還配置了一套“零碳”密碼。近年來,結合亞運契機,市城管局緊扣“綠色、智能、節儉、文明”辦會理念,創新運用“零碳”光伏概念,通過平衡光伏產生能源與燈光秀消耗能源,探索打造全國首個綠色燈光秀。
那么何為“零碳”技術?將可再生能源和低碳發展理念融入夜景燈光秀的規劃、設計、建設、運行全過程,利用節能燈具、新能源技術(如光伏+儲能)及智慧控制系統,探索實現零能耗零碳排的技術。
記者從市城管局了解到,目前,杭州正在全市范圍內分步實施,探索零碳燈光秀的技術。比如在余杭區,已準備對夢想小鎮天使村兩幢建筑頂部探索零碳燈光秀試點,應用綠色低碳且技術領先型的柔性CIGS光伏組件,從產品選型到用能平衡,推進
未來科技城燈光秀零能耗亮化,構建杭州未來科技城零碳城市景觀基建新模式,樹立零碳燈光秀應用新標桿。
其實,“零碳”概念已融入杭州夜景的很多地方,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他們結合錢江新城核心區各樓宇及景觀實際條件,選取城市陽臺和中天國開大廈作為改造試點,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白天光伏所發“綠電”并入電網系統優先供區域負載使用,剩余電量接入電網,晚上再由電網供電點亮城市燈光秀,實現白天發電與晚上用電等量置換。改造后的光伏建筑一體化兼顧科技、美觀,綠色低碳、經濟實用,能夠與錢江新城的國際化城市風貌實現完美融合。
另外,杭州的照明管理部門對錢江新城核心區范圍內的建筑、岸線等進行多維度多視角的分析,進一步優化夜景燈光控制,有選擇性地針對燈光秀建筑面進行光彩塑造,避免產生光污染,同時通過燈光亮度控制,減少能源消耗,在節能環保的基礎上更好地體現錢江新城沿岸關鍵性節點的天際線風貌。
“水墨淡彩”融入綠色低碳 讓夜杭州更顯韻味
一直以來,杭州的夜景燈光都是城市的“點睛之筆”,吸引著全國乃至外國游客的目光。
近年來,杭州城管圍繞“水墨淡彩”城市照明整體風格定位,推進夜景燈光與自然環境、歷史文化相融合,用光影展示杭州詩韻和宋韻文化,在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時,將綠色低碳融入其中,讓城市照明充分服務夜間經濟,讓韻味杭州顯顏值、聚人氣、促發展。
記者了解到,運河此前兩次照明實施中,沿線的藍綠色投光燈有較大比例為傳統燈具,能耗較大。設計團隊以LED燈具進行替換,有效節能超過40%。并通過光譜分析與實驗驗證,讓更優秀的藍綠光色重現。均勻柔和的光線照射在樹冠位置,而位于樹蔭之下的步道則被漫反射柔和打亮,并通過控制系統在春夏的藍綠光色之余,增加秋冬季“層林疊染 暖意融融”的琥珀光色。
不僅僅是沿線,運河周邊街區坊巷照明設計中,也暗藏深意。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設計團隊選取部分有充足光照,減少樹蔭以及樓梯遮蔽的地方,進行敷設安裝太陽能燈具,采用高光效照明光源設計,光控加時控,具有亮度高、安裝簡便、工作穩定可靠、不鋪設電纜、不消耗常規能源、使用壽命長等優點,秉承綠色設計原則,重新定義節能燈光空間。
還有杭州南站,它是杭州市首批迎亞運環境提升的重點項目之一。其亮化提升改造工程采用了綠色、環保的燈光理念和先進、高效的照明器具,同時充分利舊,在東、西廣場保留現有大部分燈具,僅對損壞較多的臺階燈等進行改造,致力以科學、務實的表現手法和精致、人文的藝術語言,著力打造舒適、安全、溫馨的城市夜間景觀。
規范引領 填補空白 省內首個規范智慧燈桿的城市
目前,杭州火車東站區域東、西廣場整體照明提升已經基本完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鋪設了140套太陽能智慧路燈桿。路燈桿高度分為4米和6米兩種規格,集合5G微基站接口、視頻監控、LED照明、環境氣象監測、廣播系統以及手機充電服務等功能,一桿多用,給旅客市民更加貼心的服務體驗。
智慧燈桿是在傳統照明功能的基礎上,集路燈照明控制系統、Wi-Fi覆蓋、視頻監控管理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智慧市政基礎設施。在通信技術的加持下,每一根燈桿都成為智慧城市的“神經末梢”,將各類信息數據匯集到“城市大腦”,讓城市更智能、更聰明,有利于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杭州市城管局本著因地制宜、先行先試、樹立標桿原則,立足杭州實際,組織編制并發布《杭州市多功能智慧桿技術要求(試行)》,對5G微基站、環境監測、視頻監控等燈桿附載設施和智慧燈桿體系提出細化要求,明確技術參數,我市成為省內首個、國內第四個出臺智慧燈桿地方技術要求的城市。同時按照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的要求,市城管局作為第一主編單位,組建科研攻關團隊,凝聚全產業合力,經過近11個月的努力,順利完成浙江省工程建設標準《智慧燈桿技術標準》的起草編制和報審,已于2021年6月1日正式實施,填補浙江省智慧燈桿標準空白。
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近年來,該局牽頭一直探索路燈綜合利用試點,大力支持5G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產業發展,近年,陸續完成河坊街、火車東站東、西廣場、北大街90桿太陽能薄膜智慧路燈,可在不供電的情況下可滿足持續多個陰雨天的亮燈需求,實現光伏供電和電網供電實時切換。挖掘智慧路燈資源,豐富城市感知網絡,推出物聯感知開關箱、環境監測微型站點、道路停車精準感知等應用,成為賦能城市治理的重要應用場景。
今年,市城管局還將編制完成《杭州市城市照明質量評價規范》,聚焦于城市照明工程全壽命周期“質量”要求,對照明效果、設施安全、觀感質量等全方位的質量評價,為促進夜間經濟的發展提供基礎保障;《杭州市多功能智慧桿建設和管理規范》,對5G微基站、環境監測、視頻監控等燈桿附載設施和智慧燈桿體系提出細化要求,明確技術參數,為全市多功能智慧桿建設和管理提供技術支撐。
道路增亮40% 年省電費3080萬元 路燈智慧低碳“變魔術”
路邊的一盞盞小小路燈,看似不起眼,實則蘊藏著巨大的開發潛力。杭州城管局在路燈及配套設施上“變魔術”,有了讓人吃驚的成果。
這些年,富陽區陸續完成路燈節能改造總計15011盞,將原有鈉燈改造為LED光源。改造后的效果,讓人吃驚:平均照度提升10%左右,功率降低2542KW,年節約電量約為1136.18萬千瓦時。
其實不僅僅是富陽,近年來,杭州累計完成25.5萬盞路燈的節能改造,取得明顯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以主城區為例,累計完成5.6萬盞高壓鈉燈的LED光源替換改造、445臺開關箱維護改造和10個物聯網試點項目,安裝單燈控制器3萬余個,改造區域內路燈節電率達47.2%,年節電量達3717.31萬度,折合每年節省電費約3080萬元。根據第三方檢測機構抽檢報告,改造區域內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人行道照度增亮達40%以上,故障維修率從改造前的4.59%降至2.06%,有力保障市民群眾夜間出行安全。在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舉辦的“2019-2020年度公共機構能源資源節約示范案例”評選中,《杭州實施路燈桿綜合利用改造提升城市照明節能水平》入選全國優秀示范案例,且為我市唯一獲獎案例。
每一盞燈,都有自己的使命。高架橋上的照明燈,需要給夜間行車的司機們提供舒適的光源;西湖邊的路燈,除了照明還兼具展示功能。
杭州智慧照明管理平臺就是城市照明的“智慧大腦”,通過地理和天氣等“大數據”監測,實現路燈啟閉時間自動微調,在保證市民日常照明需求的前提下,兼顧到節約能耗。目前,智慧照明管理平臺,已擁有電壓、電流、能耗等6類動態數據和燈具類型、地理信息、額度功率等4類靜態數據以及78個圖層、超過200萬條的城市照明普查數據,并向城市大腦開放數據端口,成為駕駛艙的重要基礎數據,構建了用數據說話、決策、管理和創新的照明管理新方式。(記者 任彥 通訊員 顧穎 葉萌 陳英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