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期間,一批從泰國進口的榴蓮從杭州果品批發市場發貨,準備運往省內各地。在現場,余杭區市場監管局農副物流中心所副所長朱瀟列通過“浙冷鏈”小程序管理后臺,查驗其證件是否齊全,貨物是否相符。
“經營戶必須在‘浙冷鏈’將所有證件資料上傳,賦碼銷售。”朱瀟列說,進口食品通過“浙冷鏈”,國內蔬菜、水果和肉類通過“浙食鏈”,將產地證明、海關檢驗檢疫合格證、消殺證明、電子票據、食安健康碼、核酸檢驗報告等相應數據上傳入庫,確保追溯鏈條向上游延伸。
在萬壽亭農貿市場,每個攤位前都貼有一塊綠色的二維碼貼紙,上面寫有“‘浙食鏈’上鏈用戶”,用微信掃一掃,就能輕松看見食品來源地及進貨時間等情況。
這是杭州數字化智慧監管賦能防疫工作的一個場景。疫情防控期間,杭州市場監管人員迅速行動,開展三輪專業市場進口商品大普查,打造出數智平臺基礎上的精準高效管控。
對于非食品類的進口商品,依托浙江省專業市場防疫在線、杭州非冷鏈物防在線平臺,杭州所有專業市場進口商品數據全部上線入庫,商品還須運輸到集中監管倉,入倉查驗、裝卸消殺、商品賦碼、驗碼出倉,經歷以上流程處置后,才能達到物防監管的要求,進入市面銷售。
此外,市場里的經營戶每天通過防疫在線報告進口商品入場、在場、出場信息,市場主辦方每日報告人、物、環境三防信息,市場監管人員督查落實情況,有效推動精密智控。
除了物防,市場監管還對人員入場管控做了不少工作。“在疫情防控形勢嚴峻時期,我們同事全部住在所里,白天直接到市場駐點24小時輪班。”朱瀟列介紹,市場監管方聯合各方打造“一市場一支部”,成立疫情防控臨時黨支部,開展24小時“駐場”監管,安排黨員志愿者守好南莊兜高速收費站卡點“大門”和農副物流中心市場“小門”。
在錢江小商品市場,大關市場監督管理所工作人員陳聰聰定期到市場里查看防控措施,喊核酸報告即將到期的經營戶別忘了做核酸檢測,“一旦核酸報告過期,健康碼就會變黃碼。” 陳聰聰介紹,專業市場、農貿市場經營戶目前實行每兩天一次核酸檢測,“市場防疫在線平臺與核酸檢測平臺實現接口貫通,共享檢測結果數據,核酸逾期人員每日會推送至市場主辦方和屬地市場監管局,我們會提早進行預警提醒。”
今年,杭州還對500多家專業市場、農貿市場完成AI智能監控攝像頭安裝,視頻信號接入全省市場防疫在線平臺,市場門口值守、口罩佩戴、市場環境、食品安全等方面都能實現在線檢查。如今,食品安全鏈條實現了上下游全程覆蓋,老百姓吃得更放心,監管效率也得到提高。
通過數字驅動、數字化改革,在促進傳統市場向數字化、現代化轉型的同時,物防監管也有了新的抓手。“以治理和服務為重點,以小切口推動大變化,以小切口惠及大民生,市場監管隊伍將工作落到實處,為全省專業市場、農貿市場的數字化改革發展提供實例。”杭州市市場監管局市場處工作人員說。(記者潘亮 王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