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路不長,南枕河坊街,北抵西湖大道,但來頭卻不小。這里原本是一條河,河名運司,因為北宋起浙西南轉運司衙門在河的北端而得名。民國25年(1936),這條流淌千年的運司河因管理不善,成了一條龍須溝式的臭水溝。當時的浙江省主席黃紹竑融合釆納社會賢達及市民意見,發動省政府公職人員和市民參加義務勞動,推土填平運司河,后改建為大馬路,才取名“勞動路”。
“不搞大改造,尊重道路本身的歷史底蘊,是我們這次的工作思路。”清波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從西湖大道開始,在這次提升改造中,街道以宋畫入街,重新規劃該片區域停車位,并預留空間,鋪設了80余平方米的草坪,種植楓樹等樹種,同時增加錯落擺放的草坪石造景。
向南而行,經過涌金門飯店,在保留臨街小樓紅墻特色的同時,街道也對外墻進行了局部改造。比如,為了還原小樓的年代感,用做舊的方法繪出一塊塊紅裸磚墻,墻上封閉的門洞也使用老石門的造型進行美化,深淺不一的磚石,再搭配上古樸、沉穩的老石門造型,顯露出一種醇厚的復古韻味。
走在路上,一旁原本普通的灌木等綠化被外形好看、富有古意的綠植所代替。在沿線的花壇改造中,街道采用盆栽造景中“小中見大,咫尺千里”的藝術手法,在花壇中巧用松樹、假石營造江南山水畫“水墨淡彩”的景觀,給人以清新幽雅之感。其中零星點綴的宋韻陳設油紙傘等戶外遮陽套件,與沿線商業氛圍相輔相依,構成了一副高雅、鮮明、幽靜的畫面。
此外,沿街道板也做了部分更換,原來的“小磚”換成了“大長條”,與周邊的文創店鋪相得益彰,恰到好處地體現出含蓄內斂的宋韻。本著綠色節儉的原則,改造換下的綠植和道板也未丟棄,而是被用于其他道路和小區的舊改工程中。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改造也拉進了街道社區和沿街商鋪單位的關系。在勞動路社區黨委牽頭下,不少沿街商鋪組成自治聯盟,有事情大家一起商量,有問題一起解決。
接下來,清波街道將把改造向周邊小區延伸,通過小區內的舊改,讓居民共享美好空間,做到民生改善與文化景觀雙提升。(記者 李婷婷 上城微融圈 蔣成杰 張笑笑 孔潺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