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煙雨將至的日子里,我們走進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位于白塔公園的杭州市文物科技保護中心。綠植掩映下,一縷微光照在長桌上,桌上的“主角”南宋青瓷熠熠生輝。
南宋史,是一部讓人九曲回腸的朝代史。一方面,烽火征戰給這個朝代抹上了一層悲劇色彩;另一方面,南宋經濟、文化、科技都閃耀出前所未有的光輝……杭州德壽宮遺址保護展示工程暨南宋博物院(一期)項目計劃本月底精彩亮相。這是被馬可·波羅贊嘆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的天城”之南宋臨安城非常重要的宮闕遺址,它經歷了四次發掘考古工作,隨著考古專家掘地三尺,杭城宋時記憶抽絲剝繭而來,800多年前的故事也從地底“汩汩而出”。
考古 四次發掘讓這座傳奇宮殿清晰起來
“我太愛修瓷了!經常晚飯后就坐著修到凌晨,中間跑著去趟廁所,一點都不知道外面下雨了!”說起“修瓷”這件事,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胡利紅的情緒飽滿又高昂。
長桌上,讓人贊嘆的是一批美輪美奐的青瓷,它們均來自南宋,其中不少是從德壽宮遺址中出土的。因為杭州的南宋時期文化遺存極為重要,當一切繁華與落寞都歸于塵土,杭州幾乎每一個與南宋相關的考古發現,如太廟遺址、臨安府治遺址、恭圣仁烈皇后宅遺址、御街遺址、老虎洞窯址等均被列為當年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錄。
“德壽宮是南宋非常重要的宮殿,除了皇城外,它是最重要的了。”胡利紅說。
800多年前的南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趙構不想再理朝政,于是傳位給他的養子趙昚(宋孝宗),自己則退居德壽宮做起“太上皇”。德壽宮的殿閣雖不及皇宮多,但后苑園林建筑的精美卻超大內,仿佛再造了一個西湖,曾有大臣形容:勝境自超塵世外,何須方土覓蓬瀛。趙構在德壽宮住了25年,度過了他的晚年生活,直到81歲去世。
德壽宮四次發掘,拼湊起來,慢慢地讓這座史料里記載的傳奇宮殿清晰起來——
1984年,為了配合中河綜合治理工程,“臨安城”考古隊在望仙橋至新宮橋之間的中河東側,發現了一條南宋時期的磚砌道路;2001年,為配合望江路拓寬工程,市文物考古所對望江路北側地塊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發現了德壽宮的東宮墻、南宮墻以及部分宮內建筑遺跡;2010年,市考古所發掘了德壽宮遺址近1000平方米,發現有西宮墻,一條為宮內園林引水的水渠,以及水閘、水池、水井等一系列遺跡……
南宋青瓷,是德壽宮考古發掘的收獲之一。據統計,出土遺物共計6696件(組),其中陶瓷器5784件,大部分是瓷器殘片,不乏充滿生活氣息的碗、茶具等文物。
修復 她讓破碎瓷器恢復如初再現芳華
“在青瓷大家庭里,青中偏藍的釉色即為天青色。”作為資深古瓷修復者,胡利紅尤其擅長南宋青瓷修復。
胡利紅拿起桌上的一組由杯碟組成的南宋勸酒器說:“你看看,哪些部位被修復過?”
絲毫看不出痕跡呀!見記者一臉茫然,胡利紅笑著補充道:“看看修復之前的照片吧!”
照片一組組看過去,“哇,原來修復前是如此‘支離破碎’。”
關于瓷器的修復步驟與要訣,胡利紅娓娓道來:“目前,古陶瓷修復主要分研究修復、商品修復、展覽修復。不同的修復目的,對于修復技術有不同的要求。”
在考古工作中,一般采用以石膏為主的研究修復。“從破碎到完整,需經過清洗、拆解、拼補、著色、封護等環節……每一步都要花費很多時間與精力。”胡利紅以德壽宮出土的一件花盆為例,“因為殘片太多,還是工地分批次送來的,光拼接就花了兩個多星期。”
“對于殘件相對完整的文物來說,除了清理拼接過程外,我們會用樹脂瓷粉打底,將其塑造完整,然后再用專業的顏料調制出相似顏色……保護文物的真實性是最大的修復原則。”胡利紅穿戴好防護工具,拿起一件正在修復過程中的南宋青瓷仔細端詳:“這件瓷片我已經做了三遍色。修復時,我感覺自己穿越在南宋,摸著瓷器感受它們的質感、溫度,想象它們是怎么樣被做成坯、怎樣著色、釉面又是怎樣呈現出來的。”
看著修復完成呈現的樣子,是最滿足的時刻。“在我手里,它從破碎狀態變成今天能到博物館展覽,被千萬觀眾看見和感受,太有意義了!這種滿足和成就感是我們前行的動力。”胡利紅感慨。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前舉辦的浙江省文物修復技能選拔活動(陶瓷金屬類)大賽上,胡利紅代表杭州出戰,并以精湛的“修復功力”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接下來,她將代表浙江參加全國比賽。
展陳
這批精心修復的南宋青瓷即將亮相
“革新材料、優化方法、培養人才,一個都不能少。”除了修復技藝的鉆研,胡利紅還特別著重這三方面。以革新材料為例,胡利紅在修復時用爽身粉替代了一種老材料,取得了很大進展。即便是爽身粉,不同牌子她都試了一遍,最后鎖定了一個品牌,“發現同一品牌不同批次呈現的效果都不一樣,最后我發現其中一個批次最好,特意與廠家聯系,希望能提供長期服務。”胡利紅說。
為了培養大量文物修復人才,科技保護中心常常是“高朋滿座”——有全國各地邀請來的向大家分享經驗的專家學者;有百忙之中從考古工地趕過來學習與交流的同行;還有很多來自高校的學生以及社會志愿者等。
“考古特別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在一次次發掘中,讓我們明白那些歷史書中的故事,都有真實注腳。”一名來自杭州師范大學的同學感嘆道。“在考古工地,我們往往會用石膏修復瓷器,但一般三五年后狀態就不好了;通過這段時間學習,我們認為用胎修方法狀態更穩定,也方便后續再優化。”一名來自余杭考古工作站的考古學家說。
“我是文物修復者。我沉浸在南宋風物中,我試圖用自己的雙手挽回時光,再現一個個文物芳華。”胡利紅說。
隨著德壽宮遺址保護展示工程暨南宋博物院(一期)的精彩亮相,這些修復好的南宋青瓷準備登場,新老杭州城的交相輝映指日可待。(通訊員 楊曦 王萍萍 李元初 記者 熊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