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走訪達人退休干部郎有金非常意外。“開學之際我都會走訪部分學生群體,看看有沒有需要我幫忙跑腿的,雖然退休了,但各部門我熟,沒想到這次用不上了,直接在堂前燕數字平臺上‘提問下單’,就能精準找對解決問題的人。”郎有金看著這個由“系統”請來的老師認真為家長“答疑解惑”,雖有些意外但又特別開心。
這個名為“新安堂前燕”的系統,是今年8月正式上線的,一改以往單一的自上而下的宣講方式,探索出理論宣講和老百姓“急難愁盼”問題相結合的新模式——“你點我講”,由百姓在手機端“下單”宣講需求,系統根據“就近就優”原則向相關宣講員派發“訂單”,實現了群眾所盼的宣講“送貨上門”。
宣講好不好,百姓來打分
“我們‘新安堂前燕’應用場景設一艙兩端,移動端在‘我的建德’App上,管理端在浙政釘上。普通群眾可在手機移動端的App上查看宣講活動及視頻,還可上傳基層宣講需求。無論黨員還是群眾點擊‘成為宣講員’經審核后都可注冊成為正式宣講員,目前已注冊1232名宣講員,發布各類作品58個,收集各類有效需求184條,開展各類宣講活動54場,多跨協同26個系統數據……”建德市委宣傳部理論教育科科長俞侃看著管理端后臺統計的數據,向記者介紹道,目前該應用已獲得全省數字文化系統重大應用“理論在線”宣講場景應用建設子試點。
2019年,為了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建德市精心打造“領頭燕、鄉音燕、青春燕、小雛燕、文藝燕”五燕齊飛的“堂前燕”基層理論宣講品牌。三年來,“堂前燕”一直在成長。
最大的變化無疑是“堂前燕”的數字化變革,變在何處?建德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首先宣講方式在變,從原來自上而下轉變為自下而上。工作機制也變了,實現部門間業務、數據的多跨協同,形成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宣講共同體機制。還自成一套宣講人才隊伍管理機制及“星級理論宣講員”評定體系,五星級宣講員能有機會享受建德市人才評定激勵政策。此外,創新推出“百姓打分制”,探索建立工作評價、考核、激勵新模式,形成了宣講成果“響亮指數”綜合評價體系。“掃一掃宣講現場的場所碼,參加聽講的群眾就可以進入簽到和評價界面,為宣講員打分,很方便也很實用。”俞侃介紹道。
“你點我講”,講你想聽的
記者在“新安堂前燕”應用系統里看到注冊的1232名“堂前燕”中,各有各的標簽。“95后”馬天歌的標簽就是“脫口秀”宣講員,她笑著說:“不是說人人都可以講5分鐘脫口秀嗎?那么人人都是宣講員,相信也可以實現。”
在檢察院工作了兩年的她,把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事都編成“段子”講給大家聽,從她在梅城鎮西湖村的幾次宣講中可以發現,這樣的方式比起正兒八經宣講政策法規,更受百姓歡迎。“第一天相親,對象被抓了,為什么?我和大伙說說……”馬天歌說,老百姓對很多法規記不住,但對有意思的案例記得很清楚,那就達到宣講的意義了。
大慈巖鎮雙泉村的林燕也享受到了“新安堂前燕”一鍵下單的福利,她在平臺上留言:我是名蓮農,想引進更好品種的蓮子,增加一些收益,希望有精通蓮子種植的農業專家給我們授課。沒想到這樣的需求不只有她,于是大慈巖鎮“赤腳講師”農技員邵根清就在雙泉村為鄉親們上了堂接地氣的“水果蓮生產技術”課。“我家里現在種了3畝多的蓮子,看了下今年有些人種的水果蓮效益很好,就想了解下這個種植難度怎么樣,需要注意什么,聽完邵老師的課,我打算明年試著種1.5畝水果蓮,如果確實不錯,就全部改種這個新品種。”林燕聽完課,很受觸動。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堂前燕”宣講日常除了“點單式”,還有在固定場所的各類宣講,爭取“天天有宣講”,群眾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想聽哪一場次。(記者 胡月華 通訊員 方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