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要編制環評文件建設的項目,企業除了需要花費幾千元到數萬元委托專業環評機構編制環評文件外,生態環境部門還要履行受理、審查等法定審批程序——從環評文件編制到審批完成可能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改革后,杭州市域范圍內的各類開發區(園區)、產業集聚區、新城、特色小鎮、小微園區等重點區域,將有“一免、四減、四保障”的變化。
具體來說,“一免”為豁免環評編制——編制改革區域規劃環評時,可結合本區域特點,在《杭州市改革區域公共服務項目環評優化正面清單》中,選取一個或多個符合本區域“三線一單”管控要求的項目類別,按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要求開展評價,并明確項目布局、生態環境準入條件、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管控等內容。改革實施后,相應類別建設項目可由建設單位提出申請,經改革區域管理機構同意后,不再對建設項目重復開展環境影響評價。
“四減”為降低環評等級、開展多評集成、簡化環評編制、實行打捆審批——比方說,改革區域內多家小微企業(以小微企業名錄為準)建設同一類型建設項目的,可以委托一家企業或由改革區域管理機構代為編制一份環評文件。
“四保障措施”集中在屬地政府加強統籌監督、改革區域管理機構抓好改革落實、生態環境部門強化監督管理、建設單位落實主體責任。
這樣的改革,對企業而言,環評更便捷了,這也是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深化“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背景下,我市推進生態環境準入領域科學化精準化管理的重要舉措,它將進一步優化我市營商環境,助推我市爭當浙江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示范區“城市范例”建設。
今后,生態環境部門將強化環評中介機構監管,并深化事中事后監管。加大對免于環評手續、降低環評等級的建設項目抽查檢查;對豁免環評編制的建設項目,在投運前應上門開展服務指導。同時,落實信息化建設保障。依托“生態智衛”信息化建設,動態公開符合要求的改革區域名錄,優化辦事流程,整合現有信息化資源,實現全程網辦;與各改革園區環境監測監控系統實現數據互通。
據悉,《實施方案》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通訊員 陳愛民 記者 史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