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雷片的間距是多大?如果優化不了,我來聯系專家,技術層面沒有什么是解決不了的!” 記者采訪時,張佰良被工地那頭一通接一通的電話打斷。
七八月的陽光很毒,抓進度、抓質量,工程未有絲毫松懈。身為杭州西站樞紐開發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的他,從前期征遷到開展項目詢價或競爭性談判,再到施工現場協調,帶領的“征遷攻堅先鋒隊”在各方合力的凝聚下,為西站建設清空 “跑道”。
埋在會議室一周 厘清整個工程條理
一頭是征遷,另一頭是施工協調,可以說,張佰良負責的這兩項工作都是“硬骨頭”,不好干。比如施工協調,需要不斷地跑現場、聯系施工方、政府部門。整個西站涉及的施工方就有十多家,“西站做‘站城融合’,就是從百姓的角度出發,最大限度做到便捷出行,但也帶來了施工面復雜交織的難題,可能一個界面上會涉及鐵路方、地鐵方、屬地等多個主體,施工單位一般也會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所以統籌協調的工作很難,但必須要做好。”
張佰良回憶,兩年前的盛夏,他兼任云城指揮部項目建設處負責人,不管是西站還是云城建設,都需要“建章立制”,他和同事在會議室整整花了一周時間制定流程,再現場一個個工序、工點查看,回來再看圖紙,研究工序如何交叉、組織。
前陣子,他的工作重心放在分布于站房四角的地鐵預留南北通道站區。一年前,這片區域數個基坑主體結構封頂,今年5月中旬,共計7540塊的單晶硅光伏組件全部鋪設完工,進度喜人,但這也是工序交織的“重災區”,“最下方的地鐵層做完后,負責建設的中鐵一局要把場地交出,中交二航局和蕭宏建設進行樁基施工,這個步驟里,打完樁后,還要再交回給中鐵一局來打加固樁,其中還有很多工序要來回穿插。”狹小的施工場地、密集的工序,機械設備進場道路怎么走?設備怎么擺放?都要具體落實到位,如此龐雜的方案,一周時間只能打下一個“基底”,“隨后每半個月一次的協調會,成為不斷深化協調方案的機會,“有時候還會蹦出新的問題,就這么邊干邊完善方案,花了大概兩年時間。”
同時保障“多如牛毛”的工作面 身邊有一群“精兵強將”
協調方案的優化,帶來施工效率的極大增加,也為西站樞紐如期完工打下堅實的基礎。2019年年底,西站站房開啟建設,9個月時間就全面轉入地上施工,一年后站房主體結頂,建設進度很快,從另一個方面看,需要善后的工作也越多,土方處理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既要合規,不給百姓生活和城市面貌帶來不便,又要提升效率,避免施工主體銜接失誤,可以說在建設高潮期,這根弦我們一刻也沒松過。”在西站工地中,設有臨時的土方堆場,監督清運、給建設主體做工作,張佰良說那段時間他人黑了一大圈。除了土方清運,張佰良帶著同事,拉了三條電力專線,專門保障站房周邊配套和地鐵施工用電,“經常是這邊在開會,手邊電話在響,工地那頭也有事要處理,三頭跑,不過我很幸運。”
張佰良口中的幸運,來自于他身邊的一群“精兵強將”,“包括所有的管線遷改,會影響通訊、電力、燃氣、水務,要不停和相關部門做服務保障,很多具體的事,都是他們在跟進,不僅推進得很到位,也很有責任心。”
從去年到今年,記者兩次采訪張佰良,一年時間,他的工作重心轉變了,不變的是他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我們是帶著夢想、激情和敬畏來建設西站。”隨著西站投用的日期越來越近,張佰良也多了一份期盼,“我希望今后站在這片土地上,追憶曾經揮灑的汗水。”(記者 章翌通訊員 杭云宣 宛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