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美第一時間打開蕭山區工程車大數據研判系統中的預警詳情。“出現預警以后,系統會自動生成三分鐘前的道路實時情況,方便我們對比判斷。”
從出現預警、預警審核,到“鎖定”目標、案件流轉至屬地綜合行政執法隊,整個過程僅5分鐘??焖偬幹玫谋澈?,蕭山區工程車大數據研判系統中的AI視覺算法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系統會“看”,更要會“判”
蕭山區工程車大數據研判系統于2019年正式上線,依托數字化從源頭(建筑工地)、途中(城市道路)、終端(消納場)三個維度,自動追蹤和實時預警無準運證運輸工程渣土、密封不嚴密或未覆蓋造成拋灑滴漏等12類工程渣土違法行為,成為省市工程車輛非現場執法的創新嘗試。
不過系統上線初期,也碰到不少問題。“和人工巡查一樣,對于系統來說,最難的也是拋灑滴漏的實時預警。”蕭山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相關負責人坦言,由于道路情況多變且復雜,系統在判斷拋灑滴漏現象時誤報率較高,仍然需要大量的人工審核。
系統會“看”,更要會“判”。今年以來,蕭山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收集了近萬條工程車輛歷史違法行為視頻信息,通過對海量數據的獲取和計算,加速應用場景智能化升級,讓工程車大數據研判系統獨具“慧眼”。
“以前系統只能識別20厘米以上的拋灑滴漏現象,現在這個范圍縮小到了5厘米。”王燕美告訴記者,迭代后的AI視覺算法還能自動排除路面陰影、掉落的葉片、燈光等干擾因素,讓預警更精準。“這樣精細的數智監管,讓我在開車的時候時刻感覺有個執法人員坐在副駕駛座上,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一位工程車輛駕駛員說。
打破傳統手段的“非現場執法”,效果顯著。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20日,系統已審核自動預警有效案卷2300余件,并全部完成后續處置。
城市治理還有很多“智慧朋友”
眼下,零接觸的“非現場執法”,成為蕭山“智慧城市治理”手中的神兵利器。除了工程車大數據研判系統,目前蕭山區還有很多“智慧朋友”,通過強大的算法和設備與工作人員協同作戰:市容AI智治系統通過監控點位對12類市容違法行為進行智能抓拍,垃圾分類智能監管系統實現對全區生活垃圾處置全流程閉環監管,智慧市政綠化管理平臺讓路燈、井蓋、橋梁等“城市部件”變得“聰明”起來。
未來,蕭山區將持續以“智慧城市治理”轉型為契機,充分發揮基層智慧管理平臺優勢,扎實做好綜合行政執法、市容秩序管控、環境衛生整治等各項工作,在科技賦能下創建具有綜合行政執法辨識度的“智慧力量”。(記者 金婷婷 蕭山微融圈 周紋博 蔡凱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