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杭州人眼里,這里是買窗簾的好去處;在新杭州人眼里,這里是租房子的好選擇。而在許多目光長遠的杭州企業家眼里,這里更是一個搞產業、干事業的好地方。
從2200畝的海寧·臨平合作開發區塊,到被稱為“杭州第11區”的杭海新區,再到去年啟動的杭嘉一體化合作先行區,海寧融杭的號子越吹越響,許村發展的步子也越邁越大。隨著產業、交通深度融入杭州,近年來許村迎來了脫胎換骨式的改變——“杭州東大門外的家紡小鎮”,是許村的過去;“名字是村,編制是鎮,實際是城”,是許村的現在。
對標未來科技城、杭州高新區 打造數字經濟“浙江第三極”
從許村鎮政府出來,穿過一條馬路,就是杭海數字新城雙創中心。與當地隨處可見的家紡企業相比,這座占地面積2平方公里的園區代表著許村產業發展的新希望。
杭海數字新城由海寧市政府、浙江省數字經濟學會、浙大網新集團三方合力打造,其中作為孵化器的數字雙創中心去年十月投入運營。盡管坐落在鄉鎮,但數字新城的站位和目標卻并不低。借著長三角一體化和浙江數字化改革的東風,杭海數字新城被列為虹橋國際開放樞紐融杭產業帶重點項目、浙江省數字化改革重點項目。“我們的目標是對標杭州未來科技城和杭州高新區,打造浙江數字經濟第三極。”網新科創副總裁、浙江杭海數字新城運營管理公司總經理傅建忠介紹,截至目前新城已經注冊公司120多家,引進項目70多個。
第三極如何打造?在傅建忠看來,一要“看風向”,把握產業方向;二要“找賽道”,實現錯位發展;三要“倚靠山”,發揮融杭優勢;四要“接地氣”,堅持因地制宜。在此基礎上,杭海數字新城制定了“一主三特”產業規劃,即以智慧物聯網為主導產業,區塊鏈、數字醫療、數字時尚為三大特色產業。
“一主三特中,物聯網最能發揮許村臨杭優勢。去年我們與杭州物聯網企業“指令集科技”共同成立物聯網與數據技術研究院,并召開物聯網應用開發者大會。數字時尚產業則最能體現許村本身的特色。我們將數字設計和跨境電商作為主要方向,積極為本地家紡和時裝企業賦能,助力其走出疫情困境。”傅建忠表示。
通過引入杭州數字資源,近年來海寧家紡產業正迎來深刻變革。“凌迪科技”是一家從事服裝3D設計和數字化呈現的杭州企業。借助該公司研發的3D數字化建模產品,家紡老板們在線上就能將自己的產品準確地呈現給客戶。“面料上的褶皺甚至絨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由于疫情背景下展會受到限制,這樣的數字化產品對我們拓展業務幫助很大。”許村鎮一名家紡企業負責人表示。
推進滬杭高速抬升、運河二通道 打通交通融杭“任督二脈”
一個以家紡為主業的鄉鎮,為何能近乎“無中生有”地將數字產業搞得風生水起?臨杭“半小時交通圈”這一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無疑是一個重要原因——從杭州東站開車出發,沿著杭甬高速到許村僅需二十多分鐘,坐地鐵也只要半個多小時。
交通便利,則要素通達。為繼續擴大自身區位優勢,近年來許村鎮以交通建設為抓手,不斷克難攻堅,力求實現融杭“零距離”。
展開地圖,東西穿境而過的滬杭高速打通了許村到杭州、上海的快速通道,卻也如一堵城墻般阻擋了許村南下臨平、下沙等地的道路。在海寧市的持續努力下,去年十二月完成的滬杭高速許村段改建工程,終于解決了這一困擾許村人多年的交通難題。
改建后的滬杭高速,通過對原有高速路進行抬升,為多條杭海地面道路預留了通道。在滬杭高速下方,記者看到全長8.89公里的連杭路正在緊張施工中。這條與滬杭高速平行的道路預計今年底通車,建成后將與滬杭高速余杭段高架橋下的浦運路(規劃)對接,并進一步連入臨平城區。
同樣計劃在今年完工的運河二通道,則為許村交通帶來了雙重的驚喜。“運河二通道在杭州與海寧之間形成了物理阻隔,但同時也為交通建設提供了新的契機。”許村鎮村鎮建設辦公室副主任張強介紹,“運河二通道海寧段全長約4.5公里,卻新建了12座橋梁,對應10條地面道路,從而進一步加密了入杭通道。”
記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間許村鎮將重點實施錦繡路北延至硤許公路、錦繡路南延下沙文澤北路、新城大道南延525國道、硤許公路拓寬等多個融杭交通項目,進一步完善“五橫五縱”交通規劃路網。(記者 陳立平 張世新 見習記者 陳銀喬 通訊員 戚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