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前身是“蕭山第一漂”,兩年前就運營過,現在是“升級版”。對比前后,根本差別在于“合作模式”。河上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這是典型的鄉賢促共富項目。
近年來,蕭山以“賢力量”為紐帶,采用“保底+分紅”模式,讓村集體、村民和運營投資商捆綁成為“互利共贏、和諧共生”的利益共同體,逐步讓鄉村實現“致富盆景”向“共富風景”的美麗蝶變。
“保底+分紅”模式 撬動三方共建未來鄉村生態
三聯村是蕭山首批美麗鄉村提升村,自然生態環境優美,但村級經濟相對薄弱,村里幾乎沒有企業,原先的村級集體經濟收益主要靠一點土地流轉費用。
此次,河上鎮抓住“蕭山第一漂”項目轉型升級的契機,通過政府牽頭、鄉賢助力,促成三聯村和新投資方浙江山度旅游開發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其中,項目資源由村集體提供,設施建設及運營由“浙江山度”負責,同時雙方“約定”利益分享機制,從以往單一低價的租金模式轉變為“保底收益30萬+門票提成+配套收入+年化遞增”的立體收益模式。
具體地說,即項目運營后,浙江山度支付三聯村保底收益30萬元/年,每三年遞增8%。同時對運營兩年內項目門票年收入700萬元以上部分按照5%分紅,2年后項目門票年收入700萬元以上部分按照7.5%分紅,如此操作既保證了村集體收入,也為本地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
村書記黃葉忠說,村里的發展有了保底,也能為村民提供更多福利。眼下,該漂流項目百人團隊中一半是本地村民,他們負責河道管理、安全管理、停車場引導等。
眼下,離三聯村約10分鐘車程的河上東山村,另一個鄉賢促富項目、總投資約8000萬元的精品民宿集群項目也已進場施工,預計年底就能建成迎客,它同樣采用“保底+分紅”模式,即村集體每年能拿到100萬元保底收益和營收超額部分中的20%。
河上新鄉賢、浙江海鳥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善提認為,以“賢力量”為紐帶,“保底+分紅”的利益分享制度,讓村集體、村民和運營投資商捆綁成為“互利共贏、和諧共生”的利益共同體。而這一制度設計,保的正是對共同富裕和未來鄉村生態構建的發展信心,通過發揮鄉村的富余勞力、空置房屋和閑置土地,發動村民一起建設鄉村,進而加快構建科技進鄉村、資金進鄉村、青年回農村、鄉賢回農村“兩進兩回”的未來鄉村生態。
吸引“賢歸助興” “致富盆景”漸成“共富風景”
事實上,為了推動三聯村及河上“強村”發展,雙方還有另一項“約定”,即山度只運營漂流項目,但民宿、農家樂等“漂流+”衍生項目都留給了河上,這無形中把1小時的“流量”真正轉為24小時甚至更長的“留量”,讓鄉村真正有了市場化的蝶變。
河上“龍出沒”漂流項目負責人介紹說,“十多年前,我們在安吉開發將軍山探險漂流,當時周邊村莊啥都沒有?,F在呢,80余家民宿、40余家農家樂,鄉村發生了質的改變。我們希望能在三聯村復制和創新這‘未來十年’。”
眼下,在三聯村,一張“漂流+”的新藍圖已經打開;河上鎮也開始做深“串聯”這篇新文章,將各村資源串珠成線,鄉村農旅、紅色旅游、兒童研學、鄉村民宿等一體推進,推動研學線路高質量發展,加快文旅項目迭代升級。據悉,今年河上9個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可超過100萬元,平均增幅20%以上。
在“兩個先行”新征程上,蕭山正廣泛凝聚新鄉賢力量,實施“四大行動”,積極引導新鄉賢回歸,助力共富先行,讓新鄉賢成為蕭山振興的“合伙人”,共同富裕的“帶頭人”,逐步形成“致富盆景”向“共富風景”的美麗蝶變。目前,全區“賢歸助興”項目成果豐碩,已落地慈孝堂仙巖山康養村舍鄉村振興項目、“美農美驛”項目、蕭順智創園等新鄉賢回歸項目47個,總投資達到59.4772億元。(記者 方亮蕭山微融圈 周超 王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