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化集團副總裁徐迅介紹:“我們更看重共富品質,通過集體的富,帶來更多的公共服務,提升鄉村品質和群眾幸福感。”在浦陽,傳化將打造產業鄉村、共富鄉村、公益鄉村和未來鄉村等“四個鄉村”。這一框架下,建設高科技農業園區、鄉村共富中心和未來鄉村、發展農文旅融合產業、成立共富鄉村基金會以及開展公益創投等六大項目正從藍圖變為現實。
某種角度看,“強村公司”就是一種城鄉社區資源重新配置的新方式,打破了以往單打獨斗、各自為戰的局面,增強其自我“造血”能力。以傳化浦陽生態農田項目為例,首期規劃約500畝,將鏈接浙江省農科院的種源和技術,打造以田園景觀、農業生產和農旅體驗為基礎的鄉村生態農業產業,通過共富聯結機制設計,把荒草地變成共富田。
不過,這一行動并非蕭山鄉村共富的“盆景”。在戴村,當地正通過一項“映山紅計劃”,將專屬春天的映山紅培育成四季常開的“新風景”。這是一項引入社會資源、打通數智鄉村與共富新通道的鄉村共富行動。據戴村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它包括映山紅數字化平臺、“映季”商城和映山紅黨建聯盟等,主要圍繞農產品上下游,通過區塊鏈底層技術實現菜農產地、菜品追溯,同時聚合線上直播、鄉村體驗等多渠道,為農產品找銷路,為好風景找項目。
截至目前,映山紅平臺已銷售戴村產的佛山白茶、尖山下小筍干、楓橋大頭菜干、張家弄干菜、大石蓋應季果蔬等各村特色農產品,為農民增收上百萬元。前段時間它甚至賣起仙居楊梅,足足一萬余斤。“映山紅已有平臺屬性,除了銷售戴村及周邊鄉村農產品,還將拓展至浙江山區26縣。”該平臺牽頭人之一孫國柱期待著,每位村民好比一朵映山紅,未來映山紅將漫山開放持續帶動村民共富。
傳化和映山紅行動顯然都是“生態復興”,讓生態環境“有利可圖”。“在蕭山,鄉村不僅攜手民企、國企,還將嘗試開展村村聯辦、飛地抱團等多種強村公司建設模式。”在蕭山發改局相關負責人看來,這是多類型、全場景的試驗,探索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新路徑,將進一步夯實共富基礎,鼓起村民“錢袋子”、增厚集體“家底子”。
據介紹,今年底前蕭山超60個建制村(社)將參與組建強村公司,引入各類資源要素,進一步形成鄉村共富的“產業生態”。此外,蕭山還將探索成立區、鎮、村三級強村集團,以更高效率集聚農村資源要素力量,以更大項目發展促進集體資產保值增值,以更多資源對接更多資本,以更優品牌對接更大市場。
眼下,蕭山生態村也紛紛“強進”。臨浦橫一村借用城市綜合體的理念,引入眾安文旅,開啟整村景區化運營,實現從“賣稻米”到“賣風景”的蝶變。進化華鋒村等四個村抱團成立蕭山首個強村公司,不僅承接集鎮物業,還開發“進化飛雞”農業公共品牌等。河上東山村則把存量建筑甚至村莊環境“資產化”,讓村集體真正參與到鄉村共富“一次分配”中去……一場“強基”新試驗正在鄉村漸次展開。
值得一提的是,蕭山正推動南部生態共富先行區建設,開啟鄉村共富“新范式”,創造“村強、民富、景美、人和”的未來鄉村圖景。該先行區將以爭創省級生態保護修復綜合體試點為抓手,通過生態、綠色、低碳的增減平衡發展模式,探索長效高質量發展路徑,努力打破“南弱北強”的區域發展不平衡“蹺蹺板”現象。
未來幾年,通過“強村富民”集成改革,蕭山到2025年將全面清零集體收入不足150萬元的村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增速不低于當年當地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推動城鄉現代社區從“點狀圖”轉變為“風景線”。(記者 方亮蕭山微融圈 毛越 王偉 張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