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人大常委會出臺了《關于迭代升級人大代表聯絡站 打造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單元的意見》,并先后召開全市人大代表聯絡站建設工作交流會、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單元建設工作推進會,對迭代升級人大代表聯絡站、打造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單元進行部署和推進,助力打造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高地和市域典范。各區、縣(市)人大常委會切實加強代表聯絡站的“建、管、用、融”,堅持“業務拓展提升”和“數字化建設”雙輪驅動,為打造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單元提供最佳實踐范例和重大標志性成果。
“數字+服務”打造基層單元智慧“新樣板”
上城區湖濱街道東平巷人大代表聯絡站
依托“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單元”應用場景建設,搭建“云上晴雨”全天候線上聯絡站,以“數字+服務”引領基層單元建設。全線上收集群眾意見建議。構建“民情民意”子模塊,實現線上收集的民情民意與線下“晴雨議事訪”、基層立法聯系點共享使用。今年來,累計收集民情民意1800條,立法建議130件,參與群眾達3500人次。全方位梳理服務科學決策。對群眾線上反映的問題意見,按照“條線分類—數據歸集—分析研判”流程,以群眾關注度、科室處理量、辦結滿意度為標尺,分別形成民生實事項目候選項、群眾反映問題微清單和基層治理微報告。全鏈條支持代表高效履職。實現群眾線上“點將式”約見代表、代表“派單式”直達部門(科室)、意見建議“誰在辦、怎么辦、辦多久”可視化監督,辦理結果及時快速反饋,形成全鏈條的閉環辦理流程。
“鈴”聲有應 直達代表
拱墅區米市巷街道第一人大代表聯絡站
依托“米市巷街道基層民主協商鈴”數字化平臺,拓寬代表履職渠道,常態化密切聯系群眾,積極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基層的探索與實踐。線上接待+線下協商。進站代表通過“協商鈴”線上收集居民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篩選出協商主題,有針對性地召開主題接待活動和協商會議,通過“線上接待+線下協商”的組合模式,發揮代表專業特長和資源優勢,助推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解決。主動結對解難題。代表通過與街社結對,主動參與問題協商36次,有力促進了莫干新村14幢消防安全隱患消除、葉青苑1幢非機動車車棚提升改造等民生難題協商共識的達成,生成了“接地氣”的問題治理方案,得到群眾廣泛好評。創新“三會一課”機制。積極探索代表聯絡會接待居民群眾、居民議事會協商民生實事、政情通報會監督點評行政、文化互動課實現雙向互動的“三會一課”運行機制,將聯絡站常態化運行與代表履職相結合,以“廣開言路、以心架橋”的工作方法創建多功能聯絡站。
民呼我為 打造“家門口的代表聯絡站”
西湖區翠苑一區人大代表聯絡站
創新、完善制度機制,注重數字賦能,積極踐行“民呼我為”思想精神,打造利民便民的“家門口的代表聯絡站”。讓選民“呼”得更方便。堅持“民情三談”“五必進”等聯系群眾制度,創新“六步工作法”“12345工作機制”,開展代表“亮身份”領導干部進聯絡站活動,通過“站內+站外”“固定+流動”“接待+活動”強化代表與選民的聯系、互動。讓代表“應”得更快捷。積極推進“呼應為”數字駕駛艙、“人大智聯在線”、“我向代表說”、“代表碼”等應用場景建設,采取“線上+線下”等多種方式,拓展聯絡站“雙陣地”建設,進一步發揮代表聯絡站聯系群眾、反映民意、匯聚民智的橋頭堡作用。讓事情“商”得更及時。積極探索“全過程民主參與”的路徑,建立了“民生圓桌會”“居民議事會”及人大代表與居民議事會成員定期視察、監督檢查等活動機制,傾聽群眾意見,疏導居民訴求,以民主促民生。
聯動+數智 服務未來社區建設
濱江區西興街道繽紛未來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
圍繞“聯心橋、宣傳站、晴雨表、大平臺、暖心窩、減震器、回音壁”等聯絡站七大功能,深度融入未來社區建設,實現“大事共商、小事共議、實事共辦、難事共解”。共商共建有聯動。建立健全共建共治機制,注重加強工作聯動,圍繞要事難事,聯動三個社區的人大代表,充分發揮代表特長優勢,共同協商推動繽紛未來社區難題解決、要事辦成、實事落地。“數智”牽引有動力。結合數字化改革工作成果,運用“代表e站”“部門直通車”功能,結合繽紛未來社區“繽紛一起樂”小程序,在前期“一網統管”實踐的良好基礎上,進一步暢通數據流轉,實現代表與選民聯系更緊密、意見建議收集更高效、服務選民更精準,形成選民反映問題、聯系職能部門、反饋解決情況的全閉環。
“民聲e” 數字賦能“基層單元”建設
蕭山區寧圍街道振寧人大代表聯絡站
充分利用數字化改革成果,開發建成“民聲e”系統,數字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在基層落地生根。多渠道閉環,打通民意最后一公里。為進站代表設置專屬二維碼,實現選民與代表實時聯系,同時,將“民聲e”和“區委大督查”“一網統管”打通,實現意見辦理過程時效預警、反饋評價、過程可見、結果可評的建議閉環圈,大大提升建議辦理質效。一站式管理,激發代表履職動能。在系統設置鎮街應用端和代表履職端,實現代表管理、任務接收發布、意見建議篩選流轉的全流程管理。人大代表能夠在線參與活動、提交建議等,系統據此自動生成代表云上檔案,實現“履職全景管理、代表精準畫像”。大數據應用,實現精準分析研判。加強系統大數據的深度開發應用,系統后臺對上傳數據內容進行智能化分析,自動生成民生熱詞,聯絡站組織代表開展專題活動,推動相關問題解決。
“林下”的“智慧”聯絡站
余杭區閑林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
以數字化技術為推手,將人大制度與法治元素相融合,依托“法”“智”“議”機制,打造“林下”四大品牌,實現“門常開,人常來,事常議,情常在”。“林下說法”:突出“法治”元素,結合基層立法聯系點建設,創新引入“共享法庭”,開展“八五”普法等法治宣傳,共開展各類活動31批次,進站人員1300余人次。“林下暢聯”:運用“智慧閑林人大”平臺,構建民情民意掃碼直達、代表建議及時交辦、具體辦理責任到人、辦理結果在線反饋的閉環管理體系,共收集意見建議98條,解決身邊小事61件。“林下議事”:圍繞中心重點民生關注問題,每日開展代表接待活動、每月開展主題活動、每季開展專題議事活動,共開展專題議事17次,妥善解決房產小區業委會自治管理等17個問題。“林下聽語”:在“林下議事”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接待質效,制定“1+2+N”每日接待制度,即1名區代表、2名居民議事會成員或部分群眾代表、N名街道科室負責人每天進站開展選民接待活動。
多功能建站 零距離服務
臨平區東湖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
堅持“建、管、用、融”并重,助力代表高效聯系、服務選民。融合多重功能。室外陣地設有民法典宣傳欄、人大歷史沿革展等宣傳主題;室內陣地由接待室、議事廳、代表履職展臺、憲法主題展廳、企業代表聯絡點等構成。站內融合了選民接待、專題議事、立法聯系、憲法宣傳、學習培訓等多重功能,是全市首家以普法宣傳為特色的代表聯絡站。注重數字賦能。開通網上代表聯絡站,除具備站點信息一屏展呈、議案建議一網辦理、民生實事一鍵監督等功能外,特別創設“我和人大有話說”模塊,真正實現“線上+線下”全天候接待、零距離服務。依托區級聯絡總站后臺,對群眾反映問題進行大數據分析,實時感知民生熱點,并據此組織代表開展精準監督,推動群眾和企業急難愁盼問題解決。
建在藍領工人社區里的聯絡站
錢塘區白楊街道鄰里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
堅持打造“服務藍領工人的民主議事基層單元”特色品牌,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和居民議事會議成員聯系群眾作用,服務來自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的近萬名“打工人”。打造“飯后站里聊”平臺。充分考慮藍領工人工作實際,駐站代表和居民議事會議成員選擇每天晚飯后接待轄區群眾聽取選民意見,并把“飯后站里聊”固化成常態工作。以小服務改善大民生。聚焦助力藍領工人融入錢塘,建立工作微信群,及時了解、反映工人各類“急難愁盼”問題,多次組織開展暖心活動,精準開展服務,助推交通出行、環境改善、子女就學等問題及時得到解決,得到藍領工人群體一致好評。
“小隊會議事法” 打造家門口的“微人大”
富陽區春江街道人大代表聯絡站
以“數智”發展為引領,創新實施“小隊會議事法”,推動基層治理向“自治、智治”轉變,切實把人大制度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制度規范有保障。“小隊會議事法”開展四年來,逐步構建起流程規范“議事十法”、活動規范“五個確定”、反饋規范“三個落實”等規范體系。民意直通有渠道。設置“小隊會議事走廊”“代表面對面”等平臺場地,讓各級人大代表、議事會成員與選民群眾零距離、面對面,有效收集民情民意,并實現良性互動,解決了“白天群眾上班,干部看不見群眾”“晚上干部下班,群眾找不到干部”的矛盾。數字賦能有質效。配備春江人大“數智一鍵通”智能觸摸屏和代表二維碼,實現工作動態和主題活動全過程展示和群眾意見征集、交辦、反饋、評價的全閉環辦理。探索實踐有成效。截至目前,“小隊會”已累計召開223場,市區兩級人大代表和街道議事會成員共參加992人次,收集意見建議1454條,整改1262條,整改率達85%以上,街道信訪生態持續優化,“越級訪”斷崖式下降并保持低位運行。
牽引聯動 推進迭代升級
臨安區人大代表聯絡總站
探索推動“天目有約·民主匯”工作載體,發揮代表聯絡總站統領優勢,牽引聯動全區各人大代表聯絡站迭代升級。創新“專班+輪值”運行模式。專班日常組織、協調、統籌各類事項,輪值由18個鎮街代表小組輪流進站,組織代表圍繞聯系群眾、意見征集、督政議事、政策宣講等事項開展履職活動。構建“固定日+全天候”活動方式。站內通過設置信息墻,實現“代表雙線亮身份”,方便選民隨時聯系代表。每月匯總各聯絡站需多跨協同解決事項,在“天目有約日”即每月20日,組織進站輪值代表開展面商、交辦、反饋,牽頭全區各聯絡站協同推動問題解決。升級“匯總+分析”數據大腦。數字賦能總站建設,重點升級“1+2+2+N”人大監督工作數字化體系,日常匯集全區各聯絡站信息數據,通過實時查閱、數據調取、熱詞分析等功能,高效梳理出民眾利益訴求和近期輿情熱點,精準研判民情,便于總站多跨協調和上級決策部署。
特色服務 打造民族團結“連心橋”
桐廬縣莪山畬族鄉莪山塘聯片人大代表聯絡站
聚焦民族化打造,構建民族團結橋梁。打造民族味道的人大代表聯絡站。莪山畬族鄉是杭州地區唯一的少數民族鄉,因此,聯絡站在整體設計和布局上,充分結合畬族文化,將畬族彩帶、鳳凰圖騰等畬族元素融入聯絡站建設的內部布展中,使聯絡站更具民族特色、畬族韻味。打造民族特色的接待選民方式。莪山畬族鄉的畬族人大代表,在接待選民時都會穿上自己的畬族服裝,接待畬族選民時講畬話,談畬家事,通過“穿畬族衣、說畬族話、談畬家事”更好地融入群眾,進一步做好代表接訪選民工作,充分體現出畬鄉人大濃濃的少數民族特色。打造民族風情的建議辦理結果。在接待選民時,代表們對于收集到的意見建議首先會考慮畬鄉特色、畬民需求、畬族風情。如在莪山非遺街區打造中,根據選民反映意見,鄉人大積極溝通協調相關業務科室,做好意見建議情況反饋,跟進工程建設進度,最終工程順利完工,選民意見圓滿答復。
“三段五步法” 實現代表選民心連心
淳安縣威坪鎮葉家人大代表聯絡站
創新工作運行機制,突出代表主體作用,提升代表接待群眾工作實效。推動代表積極進站活動。明確每周三為固定開放接待選民日,每周開展代表接訪及走訪活動,每月開展代表主題活動,每季一個主題開辦代表講堂。充分發揮代表主體作用,實現“周周有接待,月月有活動,季季有講堂”。實行群眾接待“三段五步法”。即訪前、訪中、訪后“三段”,通過抓好訪前五環節(即圍繞重點明確主題、根據主題走訪選民,收集意見后發布公告,根據接訪需求擬定邀請特定人員,梳理季度意見),明確訪中五措施(即通報建議、聽取群眾意見、當場回應、代表發言、總結講話),完善訪后五閉環(即形成接訪報告、匯總解決建議、跟蹤督辦建議、報告情況、向群眾反饋意見),保障群眾接訪,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將問題解決到群眾心坎里,實現代表選民聯絡聯心。
“莓”好生活 從“站”里開始
建德市楊村橋鎮草莓小鎮特色代表聯絡站
靶向服務莓農,積極組織各級人大代表進站開展主題活動,輻射莓農2萬余人,涉及全國27個省。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搭建聯系莓農的“連心橋”。線上、線下共同開展“‘莓’你不行”莓農接待活動,主導開展“你的心聲、我來傾聽,你的建議、我來傳達”等活動,全方位收集莓農意見訴求。代表輪番直播講課,構建相互交流的“暖心窩”。設立“‘莓’好課堂”,輪番邀請草莓種植大戶代表直播講課,傳授經驗技巧,線上探討草莓苗培養、種植和草莓銷售等問題,實時答疑解難。開設雙“莓”專欄,筑牢回應訴求的“回音壁”。將代表在接待莓農時所提的建議納入“‘莓’有煩惱”專欄,提交鎮分管領導和具體承辦科室辦理,并要求在規定的期限內向代表作出答復,答復辦理結果納入“‘莓’開眼笑”專欄,及時反饋給莓農,形成工作閉環,做到件件有交辦,事事有回應,真正使代表、莓農“雙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