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業屬性,我們容易面臨項目周期長、周轉率較低的困境” “如何強化品牌力和差異化,是我們企業面臨的突出挑戰” ……在數字化轉型浪潮席卷的當下,中小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不僅組織變革、模式升級、產品迭代等迫在眉睫,“如何重塑增長動力”更成為企業家們亟需解答的時代命題。
對企業家而言,身處大變革、大發展的時代,只有通過學習最新的知識來拓寬認知邊界、做好戰略洞察,才能穩扎穩打、厚積薄發,讓思維覺醒和戰略創新同頻共振,激活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增長引擎。
為了更好地讓杭商研修院六期精董班學員把握時代脈搏、破解經營管理難題, 7月16日-17日,杭商研修院分別邀請到MSCC認證戰略性組織發展顧問、組織診斷專家鄺耀均和前阿里巴巴集團數據專家、新商業戰略規劃師娜冬,通過工作坊、教練式、團隊化學習,導師們引導學員自我剖析、互動共創,助力學員學會制定組織策略、提升組織效能,找到實現線性增長乃至指數級增長的有效路徑。
學會組織診斷,幫助成長型企業解決“成長的煩惱”
組織發展是近年來企業經營管理的熱門話題,也是成長型企業在成長過程中普遍遇到的難題。面對市場環境變化和技術變革,企業應該如何重新定義組織、診斷組織、激活個體?
7月16日,組織診斷專家鄺耀均走進杭商研修院,發揮專業所長,開展了一場組織策略構建工作坊,以組織理論講座、小組課題研討、學員思維碰撞、導師總結提煉等豐富的課程形式,幫助同學們梳理組織發展的核心邏輯,助力企業組織進化、革新升級。
“管理者如何應對‘00后整頓職場’的現象”“業務轉型后,組織如何適應并協同發展”“組織架構的變革如何更好地支撐企業戰略發展”……杭商學員帶著真實的組織議題來到現場,在各自的小組中,與組員群策群力,尋找線索與答案。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共創工作坊還打破小組邊界——每組推選一位“大使”,“游走”于4個小組間,或汲取他組討論精華,或為他組建言獻策,提升共創互動性。
什么是組織?在鄺耀均的組織系統觀里,組織可以被理解為一個有機生命體,因而組織診斷的思路要先界定組織當前所處的大致生命周期階段,才能精確針對、對癥下藥。鄺耀均舉例說,成立6個月以內的組織,講求協調性;6-18個月的組織,講求一致性;18個月以上的組織,更加追求適應性。
明晰組織發展階段后,組織診斷又該考慮哪些要素?鄺耀均給出了組織策略制定的思考框架。“組織策略制定需要通盤考慮外部大環境、商業模式、戰略戰術,從業務決策溯源至組織決策,很多時候戰略走形、不到位,往往是因為組織的腰部力量沒有穿透。”鄺耀均說。
捕捉商業變革趨勢,探尋各自增長的機會
“你的企業是在動態發展的,你需要在不同階段詮釋清楚你是誰、客戶是誰、能夠幫它解決什么問題,以客戶為導向,才能提供高品質的、有競爭力的產品。”課程伊始,結合王真震、何利、鄧尚書、司揚、竺麗萍五位學員的企業介紹分享,新商業戰略規劃師娜冬給出了建議——企業家應當學會剖析自我,善于捕捉商業變革趨勢,在應變求變中推動業務發展。
“對中小企業而言,要想實現規?;脑鲩L,必須做好戰略規劃。而戰略就是兩方面,第一,怎么賺當下的錢;第二,怎么賺未來的錢。”在娜冬看來,明確戰略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客觀的市場分析,想清楚下一步的市場重點、產品開發重點在哪里。
她在課堂上強調,當前企業家一定要有數據思維、標簽化思維,這是一種全新的認知方式,因為未來一定是“數據+算法”的時代。“大家要學會做到‘知行合一’,洞悉客戶內心真正的痛點是什么,認真思考你的企業到底該怎么做。”
所以,到底何謂增長?娜冬說,增長是通過幫助客戶,帶來可以數字化衡量的正向改變,從而給自己帶來可以數字化衡量的收益。“過去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是線性增長的企業,但在互聯網時代,像阿里、字節這樣的公司,都是在做指數型增長。”
據娜冬介紹,在依靠戰略性賦能實現指數型增長的典型案例中,都離不開教育營銷、媒體營銷、生態型營銷和產業型營銷這四大要素。“這四個關鍵要素就像是四個螺旋槳,是它們驅動指數型增長的‘無人機’快速運轉,實現突破和升級。”
為了幫助企業家學員在案例分析、共創討論中,提升認知能力,更好地適應和領跑數字化時代,原杭州市科技局局長、杭商研修院導師樓健人作為此次課程的觀察員,也在現場提出了十分中肯的建議。“中小企業如何增長,這是大家普遍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我覺得企業家無論身處于哪一行,都要學習落實黨中央精神,具備五點素質:增強愛國情懷、勇于創新、誠信守法、承擔社會責任、拓展國際視野。只有這樣,才能在用好資本、人才、環境等資源的基礎上,抓住全國以及全球變革的機會,實現新的增長。”
認知決定增長,學習啟發思考,沉淀成就自己。“此次的課程,最大的收獲就是認知升級”“交流和分享中,讓我們同學之間能夠更好認識彼此,相互學習”“干貨很多,收獲更多,需要課后找時間細細消化”……現場,很多六期的學員們表示收獲滿滿,并在學與思的熱烈討論和交流中,提高了思辨能力,找到了提升經營管理的方法。(記者 劉金洋 傅凌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