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不該有“障礙”。小小一個隔離墩,牽動城市治理大話題。
日前,杭州青年路,一位80多歲老太太被攔車的石墩絆倒送醫。青年路靠近解放路一段沿路設置了許多類似的硬隔離,高30多厘米、寬70厘米,顏色跟地面接近。住青年社區的市民毛瑞虎大伯說:“多處在人行道上設攔車石墩,給行人尤其是老人帶來很大的安全問題,尤其夜間行走更加不安全。”湖濱街道介紹,石質隔離是為了防止車輛進入輔道。事發當天,這些石質硬隔離就拆除了。社區也表示,后續將采用什么方式的隔離,還要征求居民的建議。
這件事引發了杭城市民的大討論。城市道路上的隔離欄(墩)如何設,背后是城市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水平的現實課題。近年來,杭州城市發展迅速,面貌日新月異。但城市相關設施的建設和使用中,還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甚至造成安全隱患??陀^地說,如今城市治理要面對的問題,比以往更加復雜,也更加具體細微。小到一個隔離墩、一塊綠地,大到一條街道、一個社區,都承載著人們對便利生活的追求。因此,如何在宏觀維度讓大城市運轉更加良好有序,同時在微觀層面不斷提升人們的居住感受,考驗著城市治理水平。
精細化的治理,不僅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能力。杭州是智慧城市,在城市治理中,既要善于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實現智能化,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又要在細節上下功夫,多做調查研究,多去換位思考,讓城市更有品質。這背后萬變不離其宗的,就是將“人”這個最重要的因素放在城市治理的中心位置。以人民為中心需要因地制宜、因時而異,一切從人的感受和體驗出發重視“細節”,讓公共服務設施各安其位、各盡其用,以精細化實現城市善治。比如,夏日路口是否要安裝遮陽棚,核酸檢測點設置如何更科學,老舊小區改造保籠要不要拆……這些看似細微瑣碎的事項,無不與百姓日常生活緊密相關,也往往是“眾口難調”,但眾口難調也得調,在眾口中調出最大公約數,如此,則需要在細節上追求盡善盡美。只有這樣,才能讓城市運行更有序、更安全,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將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以人性化尺度呈現城市的溫度,也要以共商共建共享凝聚治理合力。從這個意義上說,公眾參與是精細化治理不可或缺的部分。杭州的“民意直通車”就是一個典范,市民通過熱線電話、網絡留言等方式建言獻策,為政府決策、落地實施提供了不少“金點子”。群眾積極溝通、踴躍參與,既發現問題也貢獻智慧,形成了城市治理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的大合唱。當政府、群眾與社會能夠各司其職,精準治理、良性治理才成為可能,我們的城市生活也能更有溫度、更加美好。(評論員鄭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