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流域治理新模式 生態環境得到新修復
山明水秀,晴好雨奇,無處不浸透著江南韻味、世代匠心;三面云山、城湖合璧,是杭州獨特的城市風貌格局。
水,之于杭州,可以說是城市的一半魂。探索流域生態治理新模式,做活“水文章”,構筑宜居宜業、創業創新生態圈,以“一汪清水”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水鄉共富的新藍圖已在杭州遍地展開。
古村、古道、古埠、古橋串聯成網,城中田園的詩畫江南美景展現在眼前,西湖區的蘭里水鄉已成為市民親水樂水的好去處。
過去,它可不是這般光景。蘭里片區屬典型城郊接合部,由于水系縱橫,河湖密布,水流動性小,自凈能力差。區內河道一度污水橫流、垃圾成堆。如今,經過三年多的區域連片治理,“蘭里水鄉”積極探索流域生態治理新模式,環境面貌實現“蝶變”。
這里,首先實現了控源減污,騰出生態空間。緊接著,溝通水系“大動脈”,貫通水系“毛細血管”,水質改善了,生態修復了。同時,河道生態緩沖帶區域內建成濱水綠道約12公里,綠地公園、人工濕地、河道、水塘融為一體,成功打造了4A蘭里景區,每年吸引近百萬人次參觀游覽。
而位于臨平區和上城區的豐收湖水體治理,打造成為既融入古海塘人文歷史背景、又展現現代城市風采的湖景公園。兩區攜手聯合推進湖體水生態治理,水質由劣Ⅴ類水提升至Ⅲ類水,鳥類魚類種群大幅增長。從劣五類水的臭水塘,到景致錯落的生態公園,豐收湖已今非昔比,涅槃重生。
在臨平區,還有一座“地下污水處理、地上水美公園”的臨平凈水廠,不僅有效解決了臨平城區污水出路問題,同時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一舉多得”。在這里,整個污水處理場地和設施全部建在地下深基坑里,污水從進入到最終出水,整個處理過程全部在地下進行。地面上,是水文化主題綠地公園,已成為附近居民觀光、健身、休閑的好場所,還成為環??破战逃乩锏?ldquo;網紅”打卡點,每年組織數十次公眾開放活動,接待參觀群眾超2000人。獲評浙江省生態環境教育基地,2022年入選第二批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共同富裕最佳實踐案例。
共同富裕注入水動能 以水興旅富民增紅利
桐廬縣莪山畬族鄉中門民族村,中門茭白專業合作社“茭白+甲魚共養”生態循環模式,原先2元/斤普通茭白成為可賣4元/斤的有機茭白,原先養殖甲魚價格為80元/斤,而這種生態甲魚價格為180元/斤……這背后,與桐廬縣“以水興旅富民增紅利”的水環境整治提升分不開。
桐廬縣將治水和農業環境治理、產業轉型升級、現代農業等結合,打造了一批治水生態品牌,與此同時,生態引資,促進點綠成金。蘆茨、茆坪、石舍村以水為源,累計吸引投資27.56億元,吸引了33家企業集聚,建成35家高端精品民宿。2021年,桐廬縣鄉村旅游共接待游客1531萬人次,比2020年同期增長16.61%;鄉村旅游直接收入合計16.4億元,相較于2020年同比增長15.84%。
而在余杭區青山村,借力使力建立水基金,為實現共同富裕注入新動能。青山村通過與生態保護公益組織“大自然保護協會”等合作,采用水基金模式開展了小水源地保護項目,通過建立“善水基金”信托、吸引和發展綠色產業、建設自然教育基地等措施,引導多方參與水源地保護并分享收益,逐步解決了龍塢水庫及周邊水源地的面源污染問題,構建了市場化、多元化、可持續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實現了青山村生態環境改善、村民生態意識提高、鄉村綠色發展等多重目標。2021年12月,余杭區青山村被自然資源部推薦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
如今,走進青山村,綠色生態環保元素隨處可見。村內已經廢棄的小學變身為公眾自然教育基地,并開發了數十種特色志愿者服務和自然體驗產品,與周邊50余所學校和100家企業進行合作,吸引社會公眾參與生態體驗與自然教育,構建了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共建共治共享長效機制,為杭州鄉村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樣本。(通訊員 陳愛民 記者 史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