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只有華芳明白,動手規劃前,你必須先從認識開始。正如她所說,“只有解讀到位了,規劃才能貼合實際,又凸顯特色,達到重塑城市肌理、助力地區發展的功效。”
杭州是一座歷史底蘊豐厚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一本華芳讀不盡的書。她的工作日常圍繞著實地調研、起草規劃、研究管理條例等內容展開,常以年為單位收獲成果。單單一個杭派民居的課題,她就一路從宏觀聊到了微觀,比如,如何構建浙江區分于全國的標識體系?在統一的標識體系下,又該怎樣維系各地一脈相承的建筑風貌?
以系統化思維出發提出建議,是華芳作為規劃師的習慣。目前她在思考,聯合建筑設計院、在杭高校等專業力量,通過競賽切磋,優選出各具特色的建筑方案,為浙江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增添一抹杭州韻味。
規劃的范疇包羅萬象,更像一種方法論。報告中提到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宋韻傳世文化工程、海上絲綢之路遺址保護利用等話題,都是華芳熟悉的領域。參加工作以來,她先后為西湖、運河、良渚編制相關保護傳承發展規劃,為杭州“三世遺城市”做出了貢獻,被授予西湖申遺、良渚古城遺址申遺兩個三等功,是規劃建設系統中的唯一獲獎者。
此外,她還牽頭市規劃院編制國家《河北雄安新區安新縣城組團控制性詳細規劃及城市設計》,為國家重大項目貢獻杭州力量。在歷史遺存保護與城市現代化建設共存的當下,她認為,我們更應注重認識的深度廣度,正確處理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利用好有限的空間資源,健全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城市。
在浙江省第十五次黨代會上,華芳感到,“兩個先行”的號召振奮人心,但站在全省乃至全國的高度,我們也要意識到杭州離建成世界一流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宏偉目標仍有差距。她期待著,不久的將來,杭州能跳出固有的框架,在擁抱更大格局的同時,找到那個“杭州答案”。(記者 馬夢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