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汛以來強度最強、范圍最廣、持續時間最長的強降雨不是開玩笑。受降水云團影響,廣東各地感受暴雨來襲的時間或許有早有晚,但隨著11日至12日期間雨勢的發展和加大,所有人都應該以嚴肅認真的態度看待,并做好預防措施。
監測顯示,10日06時到11日20時,省內共有34個站點累積雨量超過250毫米,根據相關氣象劃分,24小時降雨量100-249.9毫米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即為特大暴雨。不難發現,就本輪雨勢而言,容不得半點放松。尤其是,廣東省氣象臺預報,12日,珠三角、粵東市縣有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河源、梅州和粵西市縣有暴雨,局地大暴雨;其余市縣有大雨,局部暴雨。為此,珠海提出要打通極端天氣預警的“最后一公里”、中山要求“所有工作都要按紅色預警來準備”等。相信這些重點地區已經做足了大暴雨、特大暴雨前的轉移、預防工作,但做好臨戰準備,在災害或危險出現后馬上投入搶險救災工作依舊須牢記。
從10日至12日本輪汛情的搶險救援工作經驗來看,事先預防+聞“汛”而動的組合拳是最大程度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努力把災害損失減輕到最小的有力舉措。綜合媒體消息,截至11日17時,全省消防救援隊伍接報強降雨相關警情75起,出動消防救援人員477人次、消防車86輛次,營救、疏散被困群眾423人。特別是,一些細節讓人看到了暴雨兇狠,但救援多么有愛——中山受本輪暴雨影響較大,11日,三鄉鎮平東市場有一名胃出血病人被困,消防員馬上出動緊急送醫,而當救援車開到醫院后,積水過深通行受阻,一名消防員背上患者涉水通過,另一名消防員則用雙手托住患者腰部防止其掉落,可謂用行動詮釋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
然而,本輪暴雨并沒有到結束的時候。氣象部門預計,14日開始,廣東中北部市縣的雨勢才將明顯減弱,但南部部分市縣仍有大到暴雨。這說明本輪汛情仍有一定的復雜性,既需要堅持底線思維,強化風險意識,用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又需要強化風險預警,堅持風險研判到哪里,指揮調度就跟到哪里,工作檢查就落到哪里,從而平穩安全度過本輪強降雨。
抗洪有賴民眾對自身安全的重視。救援過程中,有被困人員覺得“沒必要轉移吧,我看不會有危險的”。這種僥幸心理在自然災害面前尤其要不得,不僅影響救援效率,同時也會將自身暴露在危險中。不論市區居民,還是重點地區被困群眾,都有必要改正此類“我要我覺得”的思維。科學技術的進步,就是對預判危險更提前更精密的過程,預防災害和搶險救援都在“搶早”,個人避險沒理由“再等等”。
當前,疫情、汛情風險疊加,唯有協力堅守,才能防范化解風險,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