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產品亮相直播間 展示山西歷史文化的情懷和溫度
前不久,在淘寶的直播間里有了山西博物院的官方旗艦店,主播們推廣的就是晉博的文創產品。“其實這也是博物館文化輸出的一種方式。畢竟現在人們的生活方式在變,我們也嘗試做一些突破,用直播帶貨的方式,顛覆傳統宣傳模式,反向促進更多人走進博物館。”山西博物院晉觀文創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磊告訴山西晚報記者,為了做好網絡直播,他們前期做了好多調研工作,從同行中總結經驗,并且對銷售品類、店鋪頁面設計、宣傳標語、產品標題、視頻展示等各個環節加以熟悉和演練,而在每場直播前,工作人員們還要協同設計直播主題、話術、內容和銷售的產品。“我們的主播也挺棒的,從最初直播時的不敢開口,到現在的侃侃而談,而且話題互動性也很高,比如山西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民俗小吃,所以這個直播間不僅僅要帶貨,最關鍵的是要宣傳山西!”張磊說道。
在張磊的帶領下,山西晚報記者參觀了晉博的直播間,兩位主播在鏡頭前侃侃而談,她們身后則是一塊“綠布”,另一側的導播會把主播正在介紹的文創產品信息,呈現在“綠布”的位置上,而網友們看到的不僅有主播的推薦,還有文創本身所蘊含的文化價值。“這也算是兼具商業與藝術性的科普。”張磊說道。
在晉博直播間里,從產品上架,到主播,再到售后,全都是該院的工作人員,從文化的守望者到網絡銷售全才,大家都在不斷轉變自己的工作職能,但唯一沒變的則是對山西文化和山西文物的真情。只要賣出一份文創產品,工作人員都會根據產品特點,手寫一份賀卡,或者手寫一封信。
“‘我們夜宿廊下,仰首靜觀檐底黑影,看涼月出沒云底,星斗時隱時現,人工自然,悠然溶合入夢,滋味深長。’這是梁思成與林徽因所著《晉汾古建筑預查紀略》中的語句。山西所遺存的木構古建筑時代完整、形制齊全,在時間長河中巍然矗立,奏響美妙的凝固的音樂。歡迎來山西游玩!”這封手寫信,就是工作人員為山西古建筑明信片的購買者所寫,真情流露且發自肺腑,而且這些信,篇篇不盡相同。還有一些來自網友的評論,“工作人員的手寫信傳遞了文字的溫度與力量,冬日里閱讀格外暖心……”“為山西博物院瘋狂打call,想念山西的美食,等新冠肺炎疫情結束后再去山西游玩!”
“再去山西游玩”這句話其實就張磊等工作人員的心聲,疫情之下,阻擋了很多出游的腳步,他們就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告訴大家山西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等大家來發現,而山西人也以一顆質樸的心等待八方游客的到來。張磊說:“山西博物院,是山西的一張名片,我們片刻也不敢松懈,要繼續在線上,打造這張名片!”
“憤怒的小鳥”化身“鸮墩墩”成為公眾與歷史文物之間的紐帶
當博物館成為文化地標,甚至成為一個城市必然要打卡的景點時,那么理想中的博物館應該是什么樣呢?
張磊說:“博物館,應該是居民的文化歸屬所在。”誠然,博物館文創,就成為公眾與歷史與文物之間鏈接的紐帶。每一件文創,都可以成為一幀暖心回憶。在這里,先透露一個小秘密:今年夏天,晉博將推出一款“鸮墩墩”雪糕,其原型就是晉博最萌文物鸮卣,可以說這是繼“鳥尊”雪糕之后,“憤怒的小鳥”(鸮卣)再度出圈。
2021年夏天,晉博推出了一款文創產品——“鳥尊”雪糕。依托鎮館之寶的魅力,此文創產品迅速走紅,在全國文博界享有盛名。時隔一年后,問世的“鸮墩墩”雪糕,是以該院的“最萌文物”鸮卣為原型打造的。鸮卣,出土于石樓縣二郎坡村,是商代晚期的青銅器精品。從正面看,它如同一只胖乎乎的小貓頭鷹,撲扇著翅膀,雙眼圓睜,看似呆萌,卻不失凜然威武之氣,被廣大網友稱之為古代版“憤怒的小鳥”。
張磊告訴山西晚報記者,今年2月下旬,晉博公眾號上就發起了一項選擇“鸮墩墩”雪糕口味的投票活動,引起了全國網友的廣泛關注。最終根據投票結果,“鸮墩墩”雪糕的口味從6款中甄選出兩款,一款是酸甜鮮香又帶有山西特色的沙棘口味,另一款是清甜可口、外形夢幻的葡萄口味。今年夏天,“鸮墩墩”雪糕或許成為連接你我與博物館的橋梁,用其特有的文創價值喚起大眾對博物館的熱情。
讓文物“活”起來是省博文創人的初心
2017年,晉博成立文創發展部,2018年成立院屬晉觀文創公司,基于山西歷史文化,以基本陳列“晉魂”為研發脈絡,延伸出“青銅華彩”“虞弘的世界”“有鳳來儀”“傅山得造”等多個文創主題和品牌,用創意呈現生活美學,也開啟了大眾美好生活的篇章。
在晉博文創展廳里,名為“古韻新裁”的系列文創口罩非常搶眼,相比我們平日里戴的素色口罩而言,這樣的口罩充滿歷史韻味和美感,也難怪一經上市就成為爆款。
張磊介紹,口罩在當下是大家的必備物品,但大多數為傳統的純色口罩,不足以滿足愛美人士的多樣化需求,于是花樣眾多、圖形別致的口罩成為她們的首選。省博文創人員以獸面紋和忍冬花紋兩種不同風格的文物紋飾為題材,精心提煉紋樣,描摹圖案做成了口罩的紋飾,獸面紋飾氣韻沉雄,忍冬花紋飾纖麗俊逸,整體風格韻味雋永,也深受公眾的喜愛。
很多人覺得,文創是個奇妙的活,但對于文創工作者來說,不僅要深度解讀文物本身的藝術價值,還要懂得融會貫通,將其文化元素運用到文創當中。“文創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博物館中的文物,經由時間累積,是人類可以共享的永恒記憶,我們也就是希望借助優秀傳統文化,講好本土故事。”張磊說道。
2021年,晉觀文創公司也蓄勢而為,與工商銀行、CC卡美珠寶簽訂了三方合作協議,他們負責文化輸出,企業負責精工細作,而工行發售以文物模型打造的貴金屬業務,為傳統產品賦予文化特色。每出售一件產品,省博還會以消費者的名義,向文明守望基金會進行捐贈,用于文物保護工程。環環相扣之間,既彰顯了文博人的宣教職能,也彰顯了對文物保護的本心。
“互聯網+”時代,讓文物“活”起來,將藝術生活化,讓生活藝術化,是省博文創人的初心,而在未來,他們也將用更多的載體,對焦文物的藝術信息,讓文創“飛”出圈,給山西故事增加了更多的可能。(記者 孫軼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