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供小分隊 蔬菜藥品送上門
“真的太感謝社區了,現在天天都能吃到新鮮的蔬菜和水果!”昨天上午,家住朝暉街道黎園社區13幢一樓的羅大媽接過社區“保供小分隊”送上門的蔬菜和水果高興地說。“我女兒在封控區過不來,我跟她說,放心好了,社區對我像親人一樣呢!”說到動情處,羅大媽忍不住哽咽起來。
社區經營性場所暫停營業,為此,黎園社區第一時間聯系了一家社區內的小菜店,菜店的老板夫妻再加上社區的幾位志愿者,立即組成了黎園社區“保供小分隊”。“疫情來襲,朝暉一帶老年人多,特別是一些上了年紀的獨居老人腿腳不方便,沒法出去買菜,我們就用成本價,給他們送上門去。”店老板陳亮說。
受疫情影響,東新街道水印康庭小區實行封閉管理,涉及14幢樓。三天下來,水漾苑社區社工張向宜在A4紙上畫出了表格,形成了一份特殊的“保供清單”。“主要以老人為主,多是配慢性病的藥物,也有一些保健食材。”
據了解,這條保供清單服務鏈除了張向宜,還有兩支小分隊——特保小分隊和志愿者小分隊。每支特保小隊負責一個單元,組建微信群,將需求匯總給張向宜。“我將需求分類整理好后,分別移交給負責藥品和食品的志愿者。”張向宜介紹,“拿到物資后再分配給特保小隊送貨上門,是一個高效運作的閉環。”
“我的藥只能在浙一醫院慶春院區配出,今天一早我就把醫??ê退巻畏旁诹思议T口。”水印康庭13幢的住戶王阿姨一個勁兒感謝,“下午工作人員就幫我把藥品送來了。”
檢測看病 開啟綠色通道
記者從拱墅區衛健局了解到,截至昨天中午12點,全區當日已完成114萬份核酸采樣。檢測不斷跑出新速度,不僅得益于采樣點加密布控,更體現人文關懷的分流措施,其中包括為“老、弱、病、殘、幼”等弱勢群體開啟綠色通道。
“不疼的,不是打針,你像吃飯一樣張開嘴。”76歲的金美霞住在和睦街道化纖社區月伴灣護理中心,像孩子般緊緊閉著嘴,拒不配合“捅嗓子”。
負責采樣的“大白”是和睦醫院中醫科醫生郭德步,身高近一米九,站在床前扎著馬步,邊哄邊調整姿勢。“老人隔著防護服突然認出了我,馬上張開了嘴。”郭德步剎那間被打動,“她不停重復一句話,讓我注意安全。”
郭德步和同事跑上跑下,給拱墅區封閉管理的養老機構17名失能與半失能老人完成了核酸采樣工作。據悉,拱墅區已連續4天完成轄區養老機構的917名工作人員、1735名老人的核酸檢測任務。
身處本輪疫情“暴風眼”的半山街道,管控嚴、需求大,無疑為特需病人的轉送增加了難度。尤其在擁有全省最大體量公租房的夏意社區,流動人口多,管控難,由此成立“1+1+N”服務小隊,及時收集、解決居民各類需求。
“鄰居急需血透,我一刻沒敢耽擱上報社區,社區幫忙填了轉運申請。”該社區秋韻苑小區一名樓長單慧英說,“再加上一名小區專員和兩名志愿者的幫忙,我們這樣一支最簡單的服務小隊在40分鐘內完成了病人的轉運。”
對重疾患者來說,特殊時期搶時間也許就是搶生命。“我們小區需要血透的居民不少,多虧了這一支支服務隊。”該小區專員張佳佳告訴記者,“一個樓長一支隊,搜集需求,主動反饋,快速解決。”
米市巷街道淺水灣花園居民潘阿姨有了煩心事兒,到了醫院發現自己變“黃碼”,無法按時入院做透析,于是點開了訴求一鍵即達的小程序“協商鈴”。米市社區黨委副書記施金晶“接鈴”后仔細分析,找出“變碼”癥結,與她身處疫情相關地的女兒有關。“馬上聯系她女兒協助母親申請轉碼,同時與醫院溝通開辟綠色通道。”施金晶說,“多方配合下,潘阿姨加急做上透析,沒耽誤治療。”(記者 項捷 許卓恒 拱墅微融圈 李雨蓁 柳景春 葉超 趙寄言 汪娜 江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