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杭州已進入多雨的主汛期。杭州亞運會即將舉辦,杭師大倉前校區內的2個體育場(館)都是亞運場館,這里的積水問題如何解決?
記者從市城管局獲悉,作為亞運場館“最后一公里”體驗區建設,余杭塘路綜合環境品質提升改造已進入尾聲,其中,治理道路積水是最大的亮點。
“早在年初,我們就提前謀劃,目前,通過管網清疏、雨水口改造、落實積水治理‘一點一方案’等多措并舉開展防汛排澇工作,全力為亞運防汛工作保駕護航。”市城管局水設施河道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還指導各區縣市,制定完成了各個亞運場館周邊的內澇保障方案。
雨水箅下水能力加倍 道路承重力提高2.5倍
在余杭區城管局市政綠化設施運行保障中心主任沈益斌的印象中,余杭塘路高教路口是常年的積水點,只要雨大一點,這里就積水。“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常年重型貨車碾壓,造成主車道下的一些雨污水連接管錯位或斷裂,引發路面凹陷,形成低洼。”
記者趕到余杭塘路高教路口,杭師大倉前校區南門,這里圍了一圈施工圍擋。進去一看,發現道路開挖和加固都已結束,不少工人正在鋪設人行道板。
“整個余杭塘路(繞城高速—東西大道),全長7.9公里,涉及道路修繕面積29萬平方米。施工從今年2月6日開始,如今進入收尾,恢復路面。”余杭塘路施工負責人錢偉峰告訴記者。
錢偉峰透露,為解決余杭塘路的內澇積水,他們施工時間主要采取“內修”+“擴容”的方式。“內修”就是盡量不大開挖,讓專業的雨水疏通機器疏通“脈絡”,清除淤泥。“擴容”則是把主車道兩側原先鋼纖維的單只雨水箅,換成雙個,材質也改成了更牢固透氣的球墨鑄鐵。“這樣下水能力就會擴充一倍。”
“通過CCTV管道可視檢測,有851米雨水管和330米污水管已嚴重斷裂或錯位,屬于三級以上缺陷,沒辦法‘內修’,只能開挖路面新建。”錢偉峰介紹,這次路翻修好后,再鋪瀝青之前,他們又加鋪了一層25厘米厚的鋼筋混凝土加固層,這樣能讓道路承重力提高2.5倍。“以前的道路只能承受30噸,現在大型貨車都在50噸以上。新鋪的道路可以承受50—75噸,這樣就不怕管道再被壓壞了。”
“線上+線下”聯動結合 “數智”防汛保障亞運
“智水平臺傳來積水案卷,浙大紫金港校區亞運比賽場館周邊的紫荊花北路出現大面積積水,造成該路段行駛緩慢,60分鐘后將有比賽大巴從此必經……”
接到緊急情況通報后,專業環衛及排水應急隊伍聞令而動,迅速展開應急保障行動。
這是4月15日西湖區搞的一次亞運保障“數智”防汛實戰演練。
和以往防汛演練不同的是,它融合了最新的“前端感知+云端智慧管理”數智防汛理念,充分利用前端水位、雨量、閘泵站遠程控制等7大類、370個物聯感知設備,結合西湖區智慧治水平臺進行防汛指揮調控,將傳統的現場演練轉變為“線上+線下”的有機結合,實現了河道水位調控可視化、積水點處置可視互動、積水點信息的存檔展示等,讓演練更加智慧化、數字化,更符合應急保障工作實際。
西湖區城管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西湖區智慧治水平臺設有應急防御專題,實現積水點排澇掛頻作戰。“專題里涵蓋了氣象雷達、臺風路徑、衛星云圖、易澇點、天氣預警等基本情況,為防汛抗臺啟動提供了全方位依據。專題還調用了平臺已有的水位、雨量、窨井水位、水質、路面液位、公安監控等前端感知設備的實時數據情況,為防汛指揮提供了實時、可靠的參考。”
不僅僅在西湖區,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余杭區也把“數智”防汛應用在亞運保障上。沈益斌介紹說,目前,該區已在亞運場館周邊河道建設了水質在線監測站、水位水量站、雨量站、視頻站等終端感知設備,防汛期間能夠實時監測河道水位水質情況,做到及時預警,并將相關數據及影像資料實時上傳至智慧管控平臺。(記者 任彥通訊員 夏穎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