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復興南街130號只是一間倉庫,經多方資源整合、新業態引進,今年3月31日升級為煙火氣十足的社區文化部落——“城市書房·有意思書房”。當下,集齊博物館、書房、驛站、景區等文化生活空間的復興街社區,為居民解鎖一個全新的“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
記者從杭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了解到,今年杭州將建設850個不同主題的“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并新增26個城市書房和13個文化驛站,原有的城市文化地標將與社區文化資源緊密連接,公共文化服務延伸進社區(鄉村)的各個角落并生根發芽,構建更具生機活力的文化生活方式。
精心選點、測距、定位 “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分布全市
從舊倉庫到杭州城市書房,華麗轉身的“有意思書房”將社區居民的學習、生活、社交串聯起來,兒童讀物、歷史文化、人文社科等圖書均已上架。這里不僅是文化閱讀空間,更具有交流、活動功能,是社區居民“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悉,今年要建的850個“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分布于全市所有區(縣、市),依據城鄉居民15分鐘步行時間、至少可達3個公益性公共文化空間的標準建設。根據轄區內居民分布特點,結合區域內文化地標和旅游線路布設,精心選點、測距、定位,目前850個項目選址均確定。按照建設計劃,上城區建55個、拱墅區建50個、西湖區建50個、濱江區建15個、蕭山區建143個、余杭區建58個、臨平區建51個、錢塘區建30個、富陽區建90個、臨安區建88個、桐廬縣建55個、淳安縣建90個、建德市建70個、風景名勝區建5個。
杭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公共服務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落地在社區里的文化生活圈(空間)注重快速抵達、使用率高、實用性強、體驗多元,致力于讓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方式精細升級,它們并不是一個單體空間,而是將閱讀、學習、娛樂、文化、健身等元素都匯聚在一起。
注重文化地域性、傳承性 知名文旅IP、社區微服務“大手牽小手”
850個“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并非千篇一律、統一規劃設計,而是注重現代化城市人文生態功能,重視地域文化的生命力和傳承性。
據介紹,“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版圖中,既有“城市書房·有意思書房”等提升改造后的城市書房、文化驛站等,也有已經成熟的博物館、美術館、體育館等城市地標與知名IP,積極挖掘本地文化基因,向居民提供現代化的公共文化服務。用手機微信搜索“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小程序,即可解鎖文化圈內的所有文化設施及服務項目。
以拱墅石橋社區“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為例,涵蓋杭州亞運電競館、海藍電競數娛中心、中大銀泰商業綜合體,且毗鄰大運河、桃花漾,還有上塘古運河夜游演出《如夢上塘》;臨平街道邱山社區“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位于老城中心地帶,建成了智慧圖書館、藝術交流中心、戲曲交流中心、文化公園于一體的智慧文化藝術長廊;錢塘區河莊街道的文化生活圈圍繞“圍墾”主題,集中展現“滄海”變滄田的歷史及其凝淀的圍墾精神......
據杭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獲悉,目前主城區“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內公共文化服務已初具規模,商業繁華地帶文化生活方式更成熟、更多元。相比之下,位于鄉村的“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仍需加快建設與提升。
接下來,鄉村的“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將依托地方特有的非遺演繹、民俗民風等文化活動(現象),加快城市書房、文化驛站在鄉村的落地速度,借助鄉村文化禮堂等場館,將展陳、沙龍、演繹等文化(文藝)活動常態化。目前,淳安的姜家鎮文淵小區品質文化生活圈、郁川村品質文化生活圈已將“翰紅墨香館”、“唐敦祿烈士故居”以及健身公園、登山步道、綠道都納入公共文化空間,把形式多樣的文化生活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增添游客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的同時,更能盤活鄉村資源、激發“鄉村細胞”的活力。(記者 張雅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