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建設作為亞運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接下來,市地鐵集團將繼續認真對照市委市政府總體部署要求,對照亞運籌辦《總任務書》、“城市環境品質提升行動”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百日攻堅行動”方案等要求,緊扣節點節奏、把握重點任務、聚焦關鍵環節,全力推進地鐵各項亞運保障任務。
鬧市區建地鐵 用上“蓋挖逆作法”
文三路站位于繁忙的文三路口,作為機場軌道快線和地鐵10號線的換乘站,總面積達21000多平方米。鬧市區建地鐵,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周邊交通組織問題,杭州地鐵在基坑施工方案上做了文章。
不同于大多數車站的主體結構施工,文三路站基坑采用蓋挖逆作法。所謂逆作,就是指車站結構自上而下完成土方開挖和邊墻、中板及底板,挖一層做一層結構。這個非常規操作相當于造房子時,地基還沒完成,先把房頂建好了。接下去,用40多米的柱子來進行支撐,留幾個小口,再一層層往下挖。這樣做對地鐵施工來說非常困難,但好處是,當完成頂板施工后,就可以馬上恢復路面交通,這對于繁忙的文三路來說,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車站周邊交通問題解決后,如何在狹小的施工場地中進行施工和保障基坑出土,就成了最大的困難。由于采用逆作法,基坑開挖產生的渣土只能通過預留的幾個小口,用抓斗一勺勺往外出,既費時又考驗管理能力。負責文三路站建設的程友亮做過統計,整個文三路站一共設有23個出土口,每個出入口僅約24平方米,抓斗就像一只只大手,從這些口子里一點點把渣土抓出來。
別看留了23個口子,真正施工時,并不能同時啟用,原因就是場地實在太狹小,“因為要保障渣土車的進出,所以圍擋施工的區域很小,加上挖機一放,同一側的兩個出土口,每次只能啟用一個,另一側留給渣土車進出。”為了盡可能提高出土效率,程友亮和同事們幾乎吃住都在工地上,倒排節點,計劃細到每半天。
7天6次交改 “見縫插針”推進施工
除了使用蓋挖逆作法施工,文三路站的管線遷改,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程友亮測算過文三路的交通斷面流量,高峰期流量達1200多人次。在這樣的場地建設地鐵,挑戰巨大。光是前期的管線遷移就花了一年時間,要知道,普通的一個站點管線遷移一般只需3個月左右。
在遷改時,文三路站幾乎遇到了所有類型的管線,甚至還有不少管線因年代久遠,一時很難找到產權單位。“管線可不是說遷就能遷,每一條管線背后,都是幾萬甚至幾十萬居民的生活保障。”更重要的是,每一次管線遷改,都要配合完成一次甚至多次交改,光是需要提前審批的大型交改,就達到57次,文三路站的最高紀錄是7天進行6次交改。
車流大,場地小,工期緊。程友亮只有一個念頭,就是必須想盡辦法、哪怕分成一個個象限施工,也要把工程如期保質地推進下去。
為了不讓文三路斷流,杭州地鐵在進行頂板施工的過程中,將文三路和學院路路口分成ABCD四個象限,每一次施工所有的設備都需重新入場和退場,光這個路口的施工就涉及交改20多次。
“從建設角度講,施工場地當然是越大越好,但地鐵是民生工程,我們施工不能只想著自己方便。”為了盡可能節約時間,杭州地鐵只能“見縫插針”地施工——有時要趁著車流相對少的時間抓緊趕工;有時要和交通管理部門充分溝通,在盡可能兼顧交通的基礎上,爭取場地。
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在不影響居民生活和城市運行的情況下,合理、高效、安全地建設。
沖刺亞運 機場軌道快線離通車再近一步
截至目前,機場軌道快線所有車站主體結構施工已全部完工,東段(靖江站—御道站)率先完成熱滑,其余各段正在同步進行鋪軌、機電安裝和車站裝修施工。
根據“迎亞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百日攻堅行動計劃,機場軌道快線將在今年7月具備通車條件。屆時,杭州地鐵也將實現516公里建設目標,鋪就一張密度更高的城市軌道交通線網,為打造“軌道上的城市”、建設世界一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貢獻地鐵力量。(記者 葛曉路通訊員 丁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