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會的 “綠電”,正是由張家口市的可再生能源轉化而來。
自2015年,張家口獲國務院批準設立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以來,我市充分利用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 強力推進示范區建設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 取得國內外諸多“第一”,建設成果被列入國務院新聞辦 《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為我國可再生能源開發應用提供了有益探索實踐。
全面建成低碳奧運專區
冬日的壩上地區,映入筆者眼簾的, 除了陽光下的冰天雪地, 就是大風推動的四處矗立、 快速轉動的風機。 在平均有效日照達 8 小時的光能驅動下, 還有數以百萬計的太陽能電池板進行著光電能量轉換,一望無邊無際,一片壯闊景象。
張家口被譽為 “風的故鄉,光的海洋”,是華北地區風能和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域內可開發風能資源儲量達4000萬千瓦以上,太陽能可開發量超過3000萬千瓦, 豐富的資源條件為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依托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 張家口把打造低碳奧運專區, 為冬奧會提供清潔能源保障, 作為示范區建設的首要任務。
“我們在賽區的電力、交通、建筑領域,都做到了零碳排放, 綠色冬奧承諾將全面兌現。”張家口市能源局有關負責人告訴筆者。
張家口全面構建綠色電力體系, 把源源不斷的風、光轉化為清潔電力,通過張北柔性直流電網工程,輸送到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 這些綠電不僅點亮了一座座奧運場館, 也點亮了北京的萬家燈火。
崇禮冬奧賽區7座核心變電站全部投運, 形成冬奧核心區“雙環網+雙輻射”的電網結構,為冬奧會舉辦提供安全可靠輸電保障 , 供 電 可 靠 率 達99.999%,為歷屆冬奧會最高標準。
創新示范引領高效發展
由于風能、 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隨機性、波動性特征, 使得新能源大規模并網消納成為世界性難題。 張家口的綠色電力又是怎樣安全穩定輸出的呢?
難題的解決, 依托于重大工程建設和體制機制創新。 2020年6月,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 輸送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電網工程、 張北柔性直流電網全面投入運營。
“這是一項集風電、光伏、 抽水蓄能等多種能源為一體的四端柔性直流電網示范工程。它通過對風、光等新能源發電的全方位控制,使風、光發電間歇性特點不擾亂電網。”國家電網冀北電力公司建設部負責人告訴記者, 完成這一重大工程,需要攻克12項全球第一次遇到的技術難關。同年8月,張北—雄安1000 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正式投運。
在電力使用消納上,示范區在全國首創“政府+電網+發電企業+用戶側”四方協作機制, 將可再生能源電力納入電力市場直接交易,變“棄風棄光電”為“低成本經濟電”,極大降低了冬奧場館、 居民及高新技術企業的用能成本。
同時, 示范區開展了大量探索性、引領性、示范性工作,扎實推進“三大創新、 四大工程、 五大功能區”建設,為國內可再生能源開發應用提供了諸多可推廣復制的經驗。目前,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終端消費占比達到 32.5%以上,躋身國際一流行列。
產業發展瞄準世界前沿
明陽智慧、 金風科技等可再生能源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紛紛選中張家口,落戶24家,實現投產17家,涵蓋風機、塔筒、葉片、光伏組件上下游產業, 形成智能風機、高效光伏組件、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等多個產業鏈條……可再生能源發儲輸用及裝備制造的優質項目是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建設根基所在。
如今, 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在張家口投運了全國第一條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半自動化生產線,促進氫能源汽車推廣應用。 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張家口豐富的可再生能源為電解水制氫提供了充足的電力保障, 也有利于打造可推廣、 可復制的零碳制氫與氫能產業發展協同互補的創新發展模式。 我市已實現綠色電力制氫,形成包括制氫、儲運、加氫站及燃料電池、 氫能整車制造業的氫能全產業鏈。
日前, 國家發改委印發 《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發展“十四五”規劃》,根據安排, 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將以支撐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為主線, 通過能源管理體制機制有立有破、 綠色能源開發利用互聯互通、 新能源技術和產業共享共融,打造引領能源轉型變革、綠色低碳發展的新典范。
未來的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 的金字招牌將越擦越亮。(王寧 蘇芮 楊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