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規劃提出,省委、省政府立足當好首都政治“護城河”,歷來高度重視應急管理工作,不斷加大經費投入、完善政策機制、強化責任落實,全省上下堅決守牢安全生產基本盤,持續加強重大安全風險防控,穩步提升自然災害防御水平,統籌推進應急救援力量建設,應急保障能力不斷提高。
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發展目標。
到2025年,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形成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應急管理體制,建成統一領導、權責一致、權威高效的應急能力體系。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綜合防災減災能力明顯增強,應急救援科學化、專業化、智能化、精細化進一步提升,應急管理隊伍的管理制度、人才培養制度和政策保障體系基本健全,應急管理法治水平和科技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到2035年,安全生產形勢根本好轉,防災減災水平全面提升,應急救援能力顯著增強,建成與基本實現現代化相適應的應急體系,全面實現依法應急、科學應急、智慧應急。
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更加完善。指揮體制、責任機制、協同機制、會商機制、輿情應對機制、恢復重建機制等更加合理,京津冀區域協作機制進一步完善,法規標準體系更加科學健全。應急管理隊伍建設、作風建設、能力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應急管理機構基礎設施、裝備條件大幅改善。
災害事故防范水平全面提高。災害事故風險底數全面摸清,風險治理更加精準,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機制進一步完善,災害預防和監測預警能力顯著增強,城鄉基礎設施防災能力、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水平全面提高。
應急處置應對能力顯著提升。各類應急救援力量布局更加優化,配置更加合理,救援協同應對更加順暢,預案管理更加科學,應急實訓演練更加有力,應急救援效能明顯提升。
應急綜合保障能力全面增強??萍假Y源配置更加優化、成果轉化更加高效,科技創新和信息化水平明顯提高,應急產業日趨壯大,物資保障體系更加完善,人才隊伍迅速壯大,領導干部應急管理能力顯著提升。
共建共治共享體系更加健全。應急文化深入人心,市場化應急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公眾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顯著提高,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基本形成。
七方面發力深入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建設
規劃明確提出7項主要任務,包括加強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建設、加強應急管理法治建設、提升風險防范化解能力、提升應急救援能力、提升應急科技信息支撐能力、提升應急管理基層基礎能力、提升社會協同應對能力等任務。
加強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建設。健全領導指揮體制,完善應急管理責任機制,完善應急管理協同機制,完善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會商機制,健全輿情應對機制,完善恢復重建機制,完善京津冀應急管理協作機制。
加強應急管理法治建設。健全法規規章體系,推動依法行政決策,提高行政執法水平,加大普法宣傳力度,推進標準體系建設。
提升風險防范化解能力。強化風險辨識和隱患排查能力,提高安全生產和自然災害監測監控預警能力,提升災害工程防御能力,增強重大安全風險防控能力。
提升應急救援能力。優化應急預案體系,提升應急指揮協調能力,強化應急救援力量建設,加強應急搶險和救災物資保障能力,增強應急運輸保障能力。
提升應急科技信息支撐能力。實施智慧監測預警,實施智慧輔助決策,實施智慧監管執法,實施智慧救援實戰,實施智慧社會動員。
提升應急管理基層基礎能力。強化基層應急能力建設,實施網格化管理,推進應急文化建設,提升應急隊伍素質能力。
提升社會協同應對能力。發揮市場參與作用,完善科技支撐體系,推動應急產業發展,引導社會廣泛參與。
六大重點工程推動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河北
根據規劃,我省實施應急管理監測預警指揮中心建設、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應急避難場所示范建設、森林草原消防隊伍能力提升、省應急救援中心建設、應急科普宣傳教育等六大重點工程。
應急管理監測預警指揮中心建設工程。加強省應急指揮中心建設,配套完善軟硬件設施,提升全省安全生產和自然災害監測預警、會商研判、輔助決策、指揮調度能力。在我省應急管理信息化總體框架下,推進網絡信息技術與應急管理業務深度融合,形成全面感知、動態監測、智能預警、扁平指揮、快速處置、精準監管、人性化服務的應急管理新模式。建設多源感知手段融合的多災種、多鏈條、全要素、全周期自然災害綜合風險監測技術體系,實現地震、地質、水旱、氣象、海洋、林草、農業等災害系統風險模擬、多維可視化仿真推演以及信息輔助決策。對全省危險化學品、煤礦、非煤礦山(尾礦庫)等高風險行業企業以及相關區域進行三維建模,實現三維廠區與監測數據、監控視頻融合,形成三維傾斜攝影數據,為多維度全面分析風險信息提供數據源,為應急指揮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程。全面落實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各項部署,組織開展河北省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摸清全省災害風險隱患底數。實施重點隱患調查與評估,查明重點區域抗災能力,建立分類型、分區域的全省自然災害綜合風險與減災能力數據庫;利用國家災害風險和減災能力評估與制圖系統,開展多尺度區域風險評估與制圖,制修訂災害風險區劃圖和綜合防治區劃圖,提出區域綜合防治對策,為各級政府有效開展自然災害防治和應急管理工作、切實保障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權威的災害風險信息和科學決策依據。
應急避難場所示范建設工程。充分利用現有或擬建的公園、綠地、廣場等,按標準規范建設1個具有指揮功能的示范性應急避難場所,做到標志標識規范化、功能區域規范化、設備設施規范化。配置住宿、供水、供電、通信、醫療、防疫、廁所、排污以及消防、物資儲備、應急指揮需要的各種設施,儲備必需的應急物資,用于滿足一定數量的常住人口臨時避險和短期安置或長期過渡安置需要,滿足大震巨災情況下省級指揮部應急指揮需要。按照屬地原則,分級負責,分步推進,指導督促各地加強示范性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并逐步推廣。
森林草原消防隊伍能力提升工程。在組建各級森林草原消防專業隊伍基礎上,以提升隊伍戰斗力為核心,研究探索機構健全、隊伍穩定、管理規范、訓練正規、經費落實的專業化、規范化發展模式,努力實現統一組織領導、統一指揮調度、統一防撲職能、統一培訓演練的建設目標。按照分級負責原則,組織各級隊伍加強專業知識學習,開展專業技能訓練,嚴格量化考核評標,不斷提高隊員專業素質,具備撲救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災能力。堅持標準化建隊,按照國家和省有關標準要求,完善各級專業隊伍營區營房、辦公場所、訓練場地、物資儲備庫等基礎設施建設,滿足隊伍備勤訓練需要。加強撲火裝備建設,配備專用車輛、通信指揮器材、安全防護裝備和滅火機具裝備等,結合實際加大以水滅火裝備和大型、特種裝備建設投入,強化機動作戰和跨區增援能力。防火期內各級森林草原消防專業隊伍做到全員24小時值班備勤,編組開展攜裝巡邏,隨時處置突發森林草原火情;高火險時段和高風險區域,嚴格落實指揮、力量、裝備“三靠前”駐防,形成點狀支撐、區域聯動、快速到位、高效撲救的布防格局。
省應急救援中心建設工程。綜合考慮我省主要災害風險分布、救援力量輻射范圍等因素,建設省應急救援中心,分為環首都、環省會和環渤海應急救援分中心。在張家口市建設環首都應急救援分中心;依托中國救援河北機動專業支隊,在石家莊市建設環省會應急救援分中心;依托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基地等項目,在沿海城市建設環渤海應急救援分中心。應急救援分中心均設有應急指揮部和綜合救援基地、培訓演練基地、物資裝備儲備基地、航空保障基地,滿足應對自然災害和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需要。
應急科普宣傳教育工程。加大應急科普精品推廣力度,充分利用傳統媒體、網站和新媒體平臺等載體,面向不同社會群體推送應急科普讀物、動漫、短視頻等宣教產品。按照因地制宜、資源共享原則,支持各地對現有應急科普宣傳教育場地設施進行改造提升,充分利用現有場地設施資源和廢棄礦山、搬遷企業舊址及遺留設施,或依托科技館、城市森林公園、災害遺址公園等,建設具有災害事故科普教育、自救互救知識普及相關功能的安全文化主題公園(街道)和應急科普宣傳教育基地。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應急科普宣傳教育基地建設與運行。根據各地工作實際,視情況授牌設立省級、市級應急科普宣傳教育基地。
4項保障措施確保規劃落地見效
規劃提出4項保障措施,確保主要任務嚴格落實、重點工程順利實施、規劃目標全面完成。
加強組織領導。各市、縣要制定實施方案,明確職責分工,發揮規劃對應急管理工作的引領作用,把規劃目標任務和重點工程納入本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把規劃與有關建設計劃、各類行動計劃及年度實施計劃緊密結合起來,逐級分解任務,逐項組織實施,逐個督促落實,確保主要任務和重點工程順利實施,實現應急管理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加強協調配合。省有關部門要加強規劃實施的組織指導和協調,健全規劃的銜接協調機制,確保專項規劃、區域規劃與省級規劃協調銜接、下級規劃與上級規劃在總體要求上方向一致,全面推進主管行業領域應急管理工作,為實現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提供有力支撐。
加強投入保障。我省圍繞規劃確定的戰略目標和任務要求,完善配套政策保障措施,建立健全政府、企業、社會相結合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發揮財政資金對民間資本投入的引領帶動作用,落實企業應急管理投入責任,拓寬應急管理投入渠道,動員全社會廣泛參與應急管理事業建設,促進全省應急管理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加強監督評估。我省建立監督檢查、跟蹤分析、中期評估和期末考核等工作機制,完善考核指標體系和考核辦法,加強對規劃實施及完成情況的跟蹤分析、監督檢查和監測評估,適時公布各地、各行業領域規劃指標、主要任務和重點工程的實施進展情況,對責任落實不到位、工作開展不得力、不能按期完成規劃的地區和單位,強化約談、通報、問責等措施,確保重點工程有序推進、主要任務順利完成、規劃目標如期實現。(記者潘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