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乞丐”為何會以非為是、以丑為美?說到底還是因為他們把“臭名也是名”“丑紅也是紅”當成了“流量密碼”“財富密碼”,只要能有收益,那就“笑罵由他去”。也正是由于如此,一段時間以來,“流量乞丐”像“打地鼠”一樣屢禁不絕,某些主播在被封號后,很快就又換個“馬甲”,厚著臉皮重操舊業。“流量乞丐”們心里盤算的,無非是“惡名也是名”,只要揚名就有利益。殊不知,靠出丑而出名,靠低俗搏出位,雖然能在短時間內賺取流量和利益,實際上卻是一條飲鴆止渴的邪路。這幾年,從“咪蒙”到“陳一發兒”,從“二更食堂”到“Ayawawa”,那些沒有底線的大V、主播,爆紅的軌跡都如同過山車一樣——火得快,涼得也快。事實證明,要想獲得更多受眾更持久的關注,最終還是要靠優質健康的內容。
真正的“流量邏輯”不是成名逐利、跟風炒作的邏輯,而是去浮去躁、精益求精的邏輯。該追求的不應該只是曝光量、傳播量,更應該是傳播內容的價值含量和價值增量。這對各個主播、各類賬號提出了要求,比如要注重能力提升,舍得投入、積累和沉淀,有長期主義的堅守和質量第一的匠心。無論是平臺還是主播、賬號,需牢記的一點就是,始終都能自覺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加強道德品質修養,如此才能不被流量裹挾,以健康向上的姿態引領風尚,并贏得“流量饋贈”。讓“網感”更具“美感”,讓“流量”更有“質量”,才能形塑出健康向上、清朗干凈的網絡家園。
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2022年3月30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網絡直播營利行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著力構建跨部門協同監管長效機制,加強網絡直播營利行為規范性引導,鼓勵支持網絡直播依法合規經營。除此之外,治理屢禁不絕的“流量乞丐”還需要落實全行業禁入準則。一些網絡主播傳播低俗、惡俗信息的行為,違反了相關法律規定和《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等制度,嚴重污染網絡空間,向公眾傳遞了不正確的價值觀。而且,屢禁不止、屢治不絕,相當于“累犯”,須從嚴從重懲罰,可根據其情節輕重在一定時期內或者終身禁止進入網絡直播行業,如此一來,消除一些主播“只要大錯不犯,可以小錯不斷”的僥幸心理,使其不敢肆意挑戰直播底線。
流量向善,方能長流。網絡直播走到今天,已經過了野蠻生長的時期,泡沫正在破滅,浮躁正在退場,“流量乞丐”遲早要被市場拋棄,同時我們也需要樹立健康、陽光、文明的網上娛樂消費觀,配合相關職能部門當好“守門員”,不再隨“播”逐“流”,“流量乞丐”自然門庭冷落、偃旗息鼓,還網絡一個風清氣正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