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有市民選擇夜里錯峰遛狗
市民張女士住在合肥南二環一小區。《條例》實施后,她發現小區大門口、電梯貼了文明養犬的宣傳單,小區里設置了犬只糞便收集箱,“我看到有人在用,說明是有變化的。”
家住政務區的李阿姨養了一只小泰迪已經8年了。李阿姨告訴記者,出門牽繩是必須的,但為了照顧小泰迪的情緒,經常夜里錯峰下樓遛彎,“時間晚一點,不會影響別人。”李阿姨笑稱她的寵物犬也是有“戶口”的,“《條例》剛出來時,我就辦了犬牌。”
在合肥經營3家寵物醫院的楊先生告訴記者,《條例》出臺后,宣傳力度很大,“一段時間內上牌率很高,派出所還和我們一起到較遠的南崗、小廟上門服務。”據他觀察,目前來店里上犬牌的并不多,“一是大家文明養犬的意識提高了,新養犬只增量不大,另一方面是前期都辦過了。”
整治城管聯合派出所一起整治
《條例》實施后,為破解不文明養犬問題,城管部門持續開展專項整治。今年3月9日下午,肥西縣城管局聯合第三方公司,根據群眾反饋及日常巡查情況,對大市場、金星和園、天地城、南郢小區等重點區域開展文明養犬專項整治,共規范未牽繩遛狗行為10起,其中暫扣犬只4只。
合肥瑤海區城管局每個基層城管中隊聯合轄區派出所成立了文明養犬專項整治隊伍,對多次遛狗不牽繩、犬糞不清理等行為進行處罰。根據合肥城管發布的消息,截至去年10月,城管部門共勸導、處罰遛狗不牽繩40000余起,鏟除犬糞90000余處。
引導物業在小區修建遛犬小道
專項整治持續推進的同時,減少或杜絕不文明養犬行為,更多在于養犬人自身的文明和自覺性。去年4月,合肥市養犬辦“隨手拍”舉報平臺(合肥市養犬舉報小程序)上線,市民可對發現的流浪犬、遛犬不拴繩、犬糞不清理等現象拍照舉報。
包河區通過“城管+社區+物業”的聯管模式,合力引導文明養犬。在濱湖方興社區,城管隊員可以通過移動犬管平臺App掌上管犬,及時查詢犬主和犬只信息,如果在巡查時發現犬只在路面大小便或未牽繩,可實現平臺現場拍照取證。
據合肥城管發布的消息,截至去年12月份,全市城管系統設置文明養犬宣傳點500余處,免費發放遛犬繩2萬余條、犬糞清理紙袋5萬余個。
除了街面、公園等公共場所,小區內的不文明養犬行為如何有效管理,物業也在想新招。在包河區駱崗街道和昌中央城邦小區,物業設置了林間遛犬小道,沿線有寵物糞便箱、分類垃圾桶。“這條小道可以避免行人受到驚嚇。”據物業王經理介紹,小區內有居民養大型犬,考慮到小孩子的安全,在不和主干道沖突的情況下,他們修建三條遛犬小道。“居民還是比較認可的。”王經理表示,晚間在小道遛狗的人比較多。
觀察流浪犬救助面臨不少問題
對于流浪犬的收容,《條例》也有明確規定。記者采訪了解到,合肥有不少流浪動物救助站或基地,但在運營中,資金來源、管理規范、持續經營是繞不開的難題。
“我們主要救助沒有生存能力的小動物。”市民張先生告訴記者,他連續3年在合肥市小動物關懷中心當義工。“目前基地有600多只狗,幾十只貓。”張先生坦言,目前基地里的動物基本處于飽和狀態,因伙食費、場地費等支出較大,暫時沒有能力幫助更多的流浪動物。
面對資金困難,張先生告訴記者,除了給小動物找合適的領養人,基地已啟動“云養”模式。他解釋稱,如果市民發現需要救助的流浪動物,想收養但沒有條件,“交一定費用后,基地可以幫忙照看,至少小動物不用再流浪,也不會餓肚子。”
“目前對流浪犬只的收容,不少是自發的。”一名長期從事寵物行業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合肥這些機構數量不少,大小不一。這些機構除了面臨資金壓力,別人看法、運營模式(公益和商業的統籌)、救助醫療、場地落實等都存在問題。“建議有一個規范的專業組織來引導監管(流浪犬只收容),不要走偏了。”他感慨道。(記者趙琳韋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