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清淤?
湖底5.4億立方米淤泥帶來污染
“早在2000年左右,巢湖清淤工作就已經開始了。”安徽省巢湖管理局環保處負責人介紹說,那時候的方法比較簡單,工作人員用長竹竿探泥,確定哪里有泥以及泥深是多少?,F在使用專業設備采集泥柱,對泥柱污染物含量進行分層化驗,只清除有污染的泥層和泥塊。因此,現在的生態清淤更加科學環保。
對于巢湖來說,由于受工業和生活污水污染,氮、磷等元素超標,大量營養性污染物滯留在湖內,最終形成淤泥并帶來污染。2018年,我們對巢湖底泥情況進行了調查,測算出湖底約有5.4億立方米淤泥,其中約3.4億立方米淤泥與人類活動相關,4350萬立方米的污染程度較高。”該負責人表示,為了根除巢湖水系污染問題,安徽省高標準實施巢湖生態清淤試點工程,總清淤區面積約5.52平方公里,清淤工程量約158.8萬立方米。工程主要施工內容為底泥疏浚、陸上排泥場、水上排泥場、余水處理、濕地生態修復、泥餅外運和礦坑修復。
據了解,巢湖生態清淤試點工程的清淤范圍位于南淝河口外的近岸湖區,分布于南淝河航道左側。“因為靠近航道,這片區域的泥污染程度比較具有代表性,再加上試點工程需要較大面積的場地,綜合多種因素,最終確定了生態清淤的試點范圍。”
淤泥往哪去?
制成“泥餅”進行礦坑修復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在長臨河鎮南淝河入湖口左側近岸湖區看到,該試點工程包括一個陸上排泥場和一個水上排泥場,其中,陸上排泥場建有沉淀池、固化車間、余水處理等系統。
據了解,巢湖湖底的疏浚底泥通過環保絞吸船的輸泥管道輸送到陸上排泥場,經過垃圾篩分系統將貝殼、生活垃圾等雜物進行分離,泥漿進入岸上的沉淀池,然后由一艘小型絞吸船將泥漿輸送到14個濃縮罐中。同時進行加藥處理,實現初次的泥水分離,絮凝好的淤泥等待下一個環節。在158.8萬立方米的清淤工程總量中,約128.8萬立方米的淤泥都將來到陸上排泥場進行固化處理。
隨后,記者進入固化車間,看到工人正通過加藥系統注入脫水助劑。“這個環節主要是加速泥、水分離,絮凝之后的泥通過管道輸送到固化車間的帶式壓濾機和板框式壓濾機進行機械壓榨脫水固結,形成‘泥餅’。”中國電建市政建設集團巢湖生態清淤試點工程項目技術負責人關宇介紹說,這些固化后的干泥,經皮帶機輸送至南淝河口臨時碼頭,最后經水運、陸運送至郭家山一帶的礦坑進行礦坑修復。“對于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尾水,我們也會進行物理和化學兩道環保處理工藝,處理后的尾水排放標準滿足《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中的一級排放標準。”
泥土固結后用于濱湖濕地修復
水上排泥場位于清淤區附近巢湖大堤外側兩處現有濱湖濕地帶之間的水域,周邊設置了圍堰,圍封后形成吹填區,淤泥同樣通過環保絞吸船輸送至吹填區內。
“大堤內側,這一條條的黑色袋子就是土工管袋,里面是吹填固結好的淤泥。”技術負責人解釋說,土工管袋是由高韌土工織物編織而成的,具有立體過濾結構,除了平面透水能力以外,還具有垂直滲透能力。“簡單來說,淤泥進入土工管袋時存在一定的水動力,這種立體過濾結構不僅能快速透水,還能有效截留顆粒物。添加脫水助劑之后,絮凝好的淤泥留在袋子里,濾液則通過管袋排出。”該負責人表示,像這樣進行脫水固結,淤泥將原位用于湖濱濕地帶修復,減少了綠化種植土的采購。
據了解,除了陸上排泥場“消化”的128.8萬立方米淤泥,余下的30萬立方米淤泥都是通過這種方式在水上排泥場進行處理。“在濕地修復時,按照設計要求,我們會將固結好的土工管袋進行破袋處理,泥土原位進行地形塑造,并種植水生植物,放養底棲動物,營造以蘆葦為優勢種的湖濱濕地。”該負責人說道。
試點作用何在?
為今后大規模清淤提供技術支撐
此次巢湖生態清淤試點工程共配置了兩艘大型環保絞吸船,為減少對船只的影響,涉及航道下方的區域走的是“潛管”,與水面保持一定的距離,與環保絞吸船相接的位置則使用“浮管”,最長的管道達到5公里左右。
安徽省巢湖管理局環保處負責人介紹說,試點區域的清淤深度為20~50厘米,目前陸上固化車間每周能夠實現干泥外運1萬立方米。“截至目前,試點工程已完成了計劃總量的30%左右,整體工程將于今年年底前完成。”該負責人表示,傳統的清淤方式只是將淤泥清理上岸,會占用大量土地,生態清淤則將淤泥進行固結并用于生態修復。
據了解,在巢湖生態清淤試點工程進行的同時,相關部門及專家正在進行平行研究,比如目前的清淤方式、固結方式是否為最優?哪種機器效率更高?都需要進行論證。“生態清淤是巢湖治理的重要方式之一,試點的目的就是要研究這種方式的可行性。”該負責人表示,此次試點不僅可以改善試點區域的水生態環境質量,也為今后巢湖大規模底泥內源污染治理、生態修復及效果評估提供技術支撐。“如果此次試點的清淤效果能夠達到預期,今后將大力推廣。”(記者姚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