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的綠色發展已成為全球性戰略,我國也將“雙碳”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要求全面推動社會綠色轉型。垃圾分類作為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標簽,快速推動這項任務,形成人人參與垃圾分類減少資源消耗的社會風氣勢在必行。
《銀川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是今年起正式施行的新條例,“新條例主要增加了兩點內容,第一是明確了垃圾分類的主體責任,第二是針對個人、企業和單位不正確投放垃圾的行為給予了明確的處罰措施,讓垃圾分類處罰有法可依。”銀川市垃圾分類辦相關負責人鄭安表示,垃圾分類需要科學化制定監督體系,樹立和強化“管行業就要管生活垃圾分類”的理念,遵循“行業管理、歸口管理”原則,實現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無死角、全覆蓋。
垃圾分類效率高低,看似是小問題,實則反映的是大民生,關乎到千家萬戶更影響著城市未來的發展進程。“必須要制定科學的管理監督體系,從源頭實現黨建引領,部門、黨員必須起到示范作用,才能從源頭推動千家萬戶參與到垃圾分類當中。”鄭安告訴記者,通過細分職責要求各單位將垃圾分類內容融入“三會一課”當中去,讓黨員領導干部充分認識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并且在單位、家中帶頭將這項工作做好。為全面貫徹《銀川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加快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我市建設以法治為基礎的銀川生活垃圾分類管理體系,展現“生活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落實“全域推進全民參與精準分類”體系建設。
“今年我們制定的目標是,在全市764個示范小區的基礎上,將示范小區規模擴大到870個,垃圾分類小區覆蓋率達到60%。”鄭安說,鼓勵居民參與垃圾分類過程中也涌現出了一些好的做法,比如積分超市、積分獎勵、現金獎勵等,還需要加大對小區設施的投入力度。垃圾分類辦計劃引入社會資本,對小區垃圾分類設施進行智慧化改造,其中就包括可稱重的垃圾桶,能夠將“四分類”垃圾投放情況進行數據統計,對按要求投放的居民給予相應獎勵,這樣做的好處也為《條例》提出的“誰產生誰付費”原則打好基礎,未來將會根據個人產生垃圾量來收取處理費,通過懲罰倒逼機制從源頭做到垃圾減量。
只有獎勵是遠遠不夠的,《條例》當中也明確了對未按照要求進行分類的單位、個人進行處罰的規定,根據屬地管理的原則,市垃圾分類辦將督促轄區政府及時制定出垃圾分類監督電話,組織執法部門對未按要求投放單位或個人進行相應的處罰。鄭安坦言,處罰只是手段,目的是推動這項工作快速見成效,在加大宣傳和垃圾分類知識知曉率的同時,也將對阻礙垃圾分類工作、未按要求投放的單位或個人要及時進行曝光。通過群眾監督、有效處罰的方式,最終實現垃圾分類的有效推進。(記者李鯤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