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江寧區湖熟街道萬安村種植大戶王勝虎來到自家麥地,“靜悄悄”地忙起了春耕。
王勝虎小心翼翼地取出前一天剛到貨的新型無人植保機大疆T40,打開機器作業箱蓋子,向無人機的白色“大肚子”里倒入黃色顆粒狀化肥。隨著“沙沙”的摩擦聲越來越弱,50公斤肥料很快被全部“吃”了進去。擰緊蓋子,王勝虎點擊遙控顯示屏啟動無人機。隨著螺旋槳飛速轉動,無人機短短幾秒已升騰到3米高空,開始播撒肥料。
曠野間,無人機歡快飛翔,細小黃色顆粒從上空均勻撒落。無人機播撒肥料的同時,王勝虎飛快計算:按照這個進度,2000畝農田施肥,一人一機作業3天足夠。
王勝虎還記得去年播撒肥料的場景:15人一字排開,每人背一筐肥料,一邊喊著號子,一邊揚手將化肥撒到土里,15人起早貪黑干了近10天,才將肥料全部播撒完。“人工施肥場面熱鬧,可效率太低!”王勝虎告訴記者,今年是他第一次使用無人機播撒化肥,“安安靜靜,高效又輕松!”
機械化不只提高生產效率,更重要的是解決了農村人力短缺難題。每年春耕期間,施肥撒藥、清溝理墑等田間管理均需大量勞動力,而此時正值農村年輕人返城復工、求職應聘的高峰。往年,王勝虎得趕在春耕備耕前,提前一個月約好人工,按天計酬,且酬勞連年上漲,去年已達每人每天200元。
王勝虎決心改變這一現象。今年春耕前,他干了一件大事:一次性投入113萬元,購置6臺中型拖拉機、2臺大型拖拉機、2臺無人植保機以及12臺育秧流水線。“有了這些機械和配套設施,耕種收都不用愁人手了。”王勝虎開心地說。
“只聞機器響,不見人奔忙”,是湖熟今年春耕新景。湖熟街道擁有8.4萬畝種植良田,是我市重要的糧食生產功能區,在“無人化、機械化”新風影響下,當地種植大戶紛紛添置各類農用機具,其中僅施肥撒藥兩用的新型無人植保機就有9臺。
“機械化是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也是未來方向。”江寧區農機推廣站站長丁志新介紹,目前,江寧區已實現8個涉農街道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全覆蓋,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達91%,比5年前增長13個百分點。
得益于機械化水平迅速提升,“無人化農場”越來越近。今年,江蘇即將全面啟動糧食生產“無人化農場”示范基地建設,全面推進農場應用遠程監控、自動導航、無人駕駛等功能的動力機械。“未來,農民只需通過遠程控制或智能裝備,即可完成農場生產、管理任務,真正實現機器換人。”丁志新說。(記者王懷艷通訊員劉楊丁倩談永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