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汪一平從建設部門退休。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他專心研究數學。
退休前,汪一平從事的工作是建筑設計,和數學的關聯度并不高。二十多年來,不斷有人問汪一平一個問題:你研究數學有什么用?
對很多人來說,數學是抽象、艱澀、枯燥的,生活中除了加減,似乎連乘除都很少用到。
然而,1月20日,記者見到汪一平時,他卻用溫和而堅定的語氣說:“數學無所不在。”
在汪一平的世界里,數學不再是冰冷的面孔,而是生機盎然的花園,擁有著迷人的外表、簡潔的風格、細膩的情感、深邃的見地和高遠的視野。
和汪一平聊天,國內外著名數學家的名字和各種猶如天書的專業術語會不時從他的敘述中冒出來。聊一會兒,他猛然發現進入了自己的數學世界,就會停下來,略帶歉意地說:“這個確實不好懂,有什么疑問你盡管問。”
“半路轉行”學數學
汪一平研究數學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
汪一平是浙江海寧人。1961年,汪一平從浙江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后,被分配到金華市設計院。1984年來到衢州,從事建筑設計工作。在市區上下街,都能看到汪一平當時設計的建筑作品。
很多人大學畢業后,早就把“沒用”的數學扔了,汪一平卻在設計院里一邊畫著圖紙,一邊利用業余時間在電大兼職當數學教師。一邊教一邊學一邊提高,打下了扎實的數學功底。與增加收入對比起來,他更喜歡這種工作給他帶來了日常“充電”的機會。
有了成果,汪一平就會寫成論文。
他至今還保留著1982年投稿的一篇論文,裝訂得像一本書,叫《中心協調簡要概述》。
“沒有發表,退還給我的。”四十年了,雖然紙張有些泛黃,保存得依舊完好。翻開來看,里面字跡工整得像印刷體,計算公式排列有序,看上去能讓人感受到一種秩序之美。還有其他的筆記和草稿,他也都保存完好,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數學公式和幾何圖形,有些在他之后的研究中被否定了,有些被一直沿用了下來,但都是他握在手里的“寶貝”。
因忙于工作,汪一平對數學的研究只能“見縫插針”,不夠全面。直到退休了,才有了大把的時間。
“所有函數都是乘和加的互逆,我叫它‘圓對數’。”汪一平說,“圓對數”是他提出的數學概念,他應用“圓對數”破解一元五次方程一般解。
這已經是汪一平對自己的研究最通俗的解釋了。
對于自己的研究成果,汪一平堅持向論壇、雜志投稿。不同的是,現在的錄用率比以前高了,有的雜志還主動上門約稿。
這樣的“半路轉行”看起來似乎比一般研究數學的人要晚些,但汪一平樂此不疲,一邊摸索一邊欣賞沿途的風景。
省吃儉用做研究
說起汪一平,市老科協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姚肇鴻不禁豎起大拇指:“他的精神讓我很敬佩,如此高齡,還這么執著于研究。”
汪一平是市老科協會員,和姚肇鴻有工作上的交往。在市老科協辦公室,姚肇鴻拿出了厚厚一疊榮譽證書和專利證明,他說,汪一平的論文多次在中國管理科學優秀論文表彰活動中獲一等獎,還先后取得了三維渦旋擠壓機、水下渦旋推擠器、一種雙向渦旋葉內冷負壓航空氫動力發動機等4項發明專利和4項實用新型專利。
姚肇鴻說,汪一平不僅致力于研究,還致力于讓自己的研究能夠發揮實際應用作用。說著,他讓人搬來了兩個模型。
汪一平拿起模型,介紹了起來:“這是用于油煙機上的,這個叫渦旋葉片……”這些模型都是他利用數學原理做出來的,也是為了通過模型驗證自己所提出的理論是否正確。因在建模型時反復修改了好幾次,使得制作費用高出了不少。
“左邊的模型花了4萬多元,右邊的花了8000多元。”姚肇鴻說,不久前,汪一平的老伴還跑來“抱怨”了幾句,說汪一平的退休工資都用在了數學研究上,還把老伴那份也搭進去了。平日里,兩人在吃穿上,只能盡可能節省。
汪一平一點兒都不在意,當天他穿著的深色棉襖,還是兒子給他的,他穿了很多年。在他眼里,數學研究要重要得多,更值得他花錢。
前段時間,來自湖南、福建等地的企業工作人員千里迢迢趕來衢州,想要近距離了解這兩個模型,希望用于自己的生產,這讓汪一平感到很開心。
找到另一種樂趣
數學研究的深奧,讓汪一平很少找得到能一起交流的人,他也就很少出門。
在汪一平家的二樓,臥室與書房僅相隔幾步路,這也是他每天的行動軌跡。每天早上起來后,他就一頭鉆進了自己的書房。
“一天三頓跟小孩一樣都要叫的,有時吃午飯要等他到一點多。”汪一平的老伴說。
書房不大,只擺得下一張桌子、一個書柜和一張椅子,墻上掛著一臺空調。汪一平就這樣在這里度過了退休二十多年來的大部分時間,對外交流大多靠微信里的幾個好友群,但依舊都與數學有關。用老伴的話說,他是在家天天準備高考。
書桌有些凌亂,正中間位置擺著一臺電腦。汪一平就通過它查閱資料或是搜索別人最新的研究信息。書桌上其他位置全是資料與稿紙,最高的一疊近一米高。書架上也被書本擠得滿滿當當,《數學史》《納米技術》《考研英語》等,種類很多。“我需要用到哪方面的,我就看哪方面的書。”汪一平說。
這些年來,許多人覺得枯燥乏味的數字與符號,汪一平卻覺得樂趣無窮。“數學讓我不會老。”他說,只要有一點突破,就讓他信心大增。2019年時,他受邀參加了在新加坡舉辦的第十屆國際計算方法會議,并在大會上作了演講,這成為他最難忘的回憶,也讓他對研究充滿了信心。
這些年,隨著對數學領域研究的深入,汪一平對數學研究愈發著迷,想要攻克的堡壘也越來越多。雖然已年過八旬,但他還是一腔熱血。“一開始是興趣,但現在我覺得是責任。”他說,作為一名數學愛好者,也有責任去突破數學研究上的一些難題,他還得繼續努力。(記者汪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