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位烈士的畫像送回家,他們都回山東老家過年了。”這個春節,孟祥斌烈士遺孀葉慶華給錢報·小時記者發來一條微信。
此前,錢江晚報聯合浙江傳媒學院發起“為百位烈士畫像”活動,如今百幅畫像已經完成,正陸續送往烈士家屬手中。
團圓,是春節的意義所在。作為烈士畫像活動的發起人之一,葉慶華特地聯系了志愿者——山東德州小伙王健健,將其中山東德州齊河縣的18張烈士畫像,趕在除夕之前,送回家中與家人團聚。
時間倒回1月25日中午10點38分,金華高鐵站,山東德州小伙王健健帶著18幅畫像,踏上了回鄉的旅程。
1998年出生的王健健,是浙江師范大學廣播電視專業研究生二年級的學生,曾多次跟拍葉慶華為烈士尋親、畫像的事跡。這一次,聽說葉慶華想送烈士回家,他積極參與,領回了山東德州的18幅烈士畫像。
那幾天的德州,最低氣溫零下六七攝氏度。王健健和志愿者早上8點左右出發,下午五六點才結束行程。18位烈士家屬,3位居住在縣城,15位遍布多個鄉鎮村落,最遠的從縣城開車過去將近2小時。最終,兩天,王健健和志愿者將18幅畫像都順利送到了烈屬手中。
雖然每送一幅畫像上門,王健健和志愿者在烈屬家中的時間都不多,卻讓他們深刻感受到了烈屬們對這幅畫像的期盼,“有的烈士子女,從小是跟著爺爺奶奶,或者大伯大媽長大的,日子過得清苦,都有很多的不容易。”很多烈士子女,從來沒有見過父親的照片,不知道父親長什么樣,心中留有很大的遺憾,他們很渴望見到自己的父親,“那個年代,照相不像現在這么普及,當時戰爭也是很殘酷的,年紀輕輕離家參戰,此后再也沒有回來。”
過年,對于中國家庭來說,意味著團聚。18幅畫像背后,是18個家庭一次特殊的團聚。
在齊河縣大黃鄉孔莊村,烈士孔繁茂的兒子孔祥付,接過畫像后,叫來兒子、孫子,對著畫像跪拜,痛哭流涕。“他說,這是父親回家了。”
孔祥付哭了。父親參加革命時,他才一歲多,姐姐比他大6歲,姐弟二人根本不記得父親長什么樣。父親犧牲后沒多久,母親也離世了。今年83歲的孔祥付,最大的遺憾是沒有一張父親的照片。這次收到畫像,是圓了他的一個夢,所以才有了下跪的一幕。
讓像王健健這樣的年輕人參與送烈士畫像回家的行動,也有著更深遠的意義。王健健對本報記者坦言,在傾聽一位位烈屬講述紅色故事時,他感受到了烈士家庭的不易。(記者朱麗珍 藍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