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出圈刷屏的文化現象里,一定有舞蹈《唐宮夜宴》的名字。當時,鄭州歌舞劇院的舞蹈演員們憑借圓潤可愛的唐宮少女形象、有趣詼諧的舞蹈編排,在春節期間突出重圍,直到十個月后的今天,《唐宮夜宴》與那群嘰嘰喳喳趕著赴宴會表演的小妮兒們的身影,依然活躍在無數網友腦海里。
12月14日,締造《唐宮夜宴》的她們來武漢了!今晚的武漢劇院,那幫憨態可掬的“陶俑娃娃”將在江城變身為仙氣飄飄的“洛神仙子”——鄭州歌舞劇院的經典舞劇《水月洛神》,就要登臺演出了。
當初為了最大程度還原樂舞陶俑的豐腴體態,鄭州歌舞劇院的小姐姐們曾在嘴里塞棉花、穿上塞著海綿的連體衣,而到了《水月洛神》,這一次的挑戰又是啥?
14日下午接受極目新聞記者采訪時,鄭州歌舞劇院首席舞者、《唐宮夜宴》領舞、《水月洛神》“甄宓”扮演者易星艷提到,《水月洛神》中有一段宮燈舞是全劇中的絕美段落,而在這支舞蹈的呈現過程中,舞者們除了要在外形動作上無限接近漢代壁畫中的女子,更要全文熟記曹丕的《芙蓉池作》,方能還原出漢代女子“踏歌起舞”的特征。
“丹霞夾明月,華星出云間。上天垂光采,五色一何鮮……”邊歌邊舞的形式讓這一段舞蹈賞心悅目,又有了文化底蘊。
文化底蘊和文化自信,只有深耕這兩點,才能在舞蹈中傳遞出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短茖m夜宴》如是,《水月洛神》也同樣,這是當天采訪中鄭州歌舞劇院多位演員、編導的共同認知。
易星艷提到,《唐宮夜宴》出圈后,她和同事們今年的確增加了特別多的“業務量”,“演出比以前多了很多,我們都挺開心的,因為每跳一次舞,都是在讓更多人看到我們想要傳遞的文化。”
《唐宮夜宴》和鄭州歌舞劇院的出圈,也讓這支隊伍成為許多院團學習的對象。14日當天下午,鄭州歌舞劇院就與武漢歌舞劇院進行了業務交流學習。
“出圈”的經驗到底有哪些?采訪中鄭州歌舞劇院藝術創編部主任王彭提到,《唐宮夜宴》的經驗里,有一點很珍貴的就是“舞蹈創作也要接地氣”,“那支舞蹈里,我們把很多生活里的動作挪到了舞臺上,比如踩一下腳、東西掉在地上撿起來……這些變成舞蹈動作,讓觀眾感受到的是貼近性。”他說,舞劇《水月洛神》里也有很多這種元素和細節。
“《唐宮夜宴》的出圈,最應該感謝的其實還是觀眾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同與喜愛,正是因為我國如此優秀的傳統文化,再加上創新排演和媒體傳播的效應,才讓那么多人看到了我們的舞蹈。”鄭州歌舞劇院院長孫書杰表示,未來,他們將更加堅定創作方向,“把更多優秀的歷史文化用藝術創新的手法再現到舞臺上。”(記者張聰 通訊員滑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