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座談會和頒獎儀式在北京舉行。我市合川區隆興鎮玉河村村民蔣誠、市公安局沙坪壩區分局磁器口派出所民警何巧、國家稅務總局重慶市涪陵區稅務局老干部科二級主辦徐玲玲被授予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榮譽稱號,獲獎數量為我市歷屆之最。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英勇作戰榮立一等功的蔣誠,復員還鄉隱于鄉野勞作三十六載,舉債帶領村民修通“致富路”,帶頭發展特色農業,用堅毅果敢和無私奉獻書寫壯麗人生。社區民警何巧,面對轄區161名聾啞人聚居實際,滿腔熱情地為聾啞群眾辦實事、解難事,用自己的愛心、細心、耐心架起警民連心橋,被譽為聾啞群眾的貼心人。以拳拳之心報養育之恩的徐玲玲,無微不至照料中風癱瘓23年的養父和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養母,譜寫了一曲動人的孝老愛親之歌。
同時,國家稅務總局重慶市稅務局退休干部袁鎮濤、九龍坡區黃桷坪街道五龍廟社區個體經營者彭勇祥、江津區洪江古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鴻、萬州區武陵鎮椅城社區居民袁玉蘭、銅梁區少云鎮關濺小學教師劉明靜、長壽區葛蘭鎮鹽井村村民李順清、梁平區仁賢街道白鶴村村民來代俊等7名同志榮獲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
此外,由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推薦的重慶警備區渝中第三離職干部休養所護師萬芝利被授予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
長期以來,我市堅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深入推進道德建設,廣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著力培育時代新人、持續涵養時代新風,涌現出一批事跡突出、群眾認可、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典型性示范性強的道德標桿,為推動形成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社會氛圍發揮了積極作用。2007年至今,重慶先后有13人被評為全國道德模范、67人獲得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
全國道德模范 蔣誠(助人為樂)
蔣誠,男,漢族,1928年12月生,中共黨員,重慶市合川區隆興鎮玉河村村民。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蔣誠英勇作戰榮立一等功。復員還鄉后,他深藏功名,隱于鄉野勞作三十六載,舉債帶領村民修通“致富路”,帶頭發展特色農業。從抗美援朝戰爭的火線到農村脫貧致富的一線,蔣誠始終用堅毅果敢和無私奉獻書寫著人生履歷,累累功勛詮釋著“忠誠于黨、忠誠于人民”的諾言。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他是殲敵尖兵,堅守火線重創敵軍。蔣誠1951年3月隨部隊入朝作戰,經歷大小戰斗400余次。1952年11月,蔣誠所在的志愿軍第12軍32團到達上甘嶺。在戰斗中,蔣誠身負重傷,右腹被打穿,腸子流了出來,他把腸子塞進肚子里繼續戰斗,以重機槍殲敵400余名、擊毀敵重機槍一挺,并奇跡般地擊落敵機一架,榮立一等功。
他是深藏功名的助人模范,舉債筑路無怨無悔。退伍返鄉后的蔣誠將戰場功勛深藏心底,在家鄉當起一名普通農民。1983年冬,當地決定修建鄉間公路,蔣誠主動請纓牽頭修路,且不領任何報酬。這條鄉道修到一半出現資金困難,蔣誠悄悄以個人名義向信用社貸款2400元,補貼修路工程款。鄉道最終修通了,蔣誠個人雖身負債務,卻始終無怨無悔。直到1991年,蔣誠的兒子偶然得知此事,被深深感動了,籌集資金幫父親還清債務,用實際行動支持父親的義舉。
他是發展產業的開路先鋒,帶頭行動助力農村致富。蔣誠所在的村子曾因多種原因,村民生活總體較為貧困。上世紀90年代末,國家號召退耕還林,蔣誠帶頭在自家田地里種上柏樹、柚子樹等,發揮引領示范作用。2014年,村里引進油橄欖種植,需要農民流轉土地,蔣誠帶頭將自家土地流轉出去,還主動協助村干部做群眾的思想工作,幫助村民解決種植中的實際困難,如今油橄欖種植已經成為助推當地群眾致富的龍頭產業。
蔣誠榮獲重慶市最美退役軍人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全國道德模范 何巧(敬業奉獻)
何巧,女,漢族,1984年11月生,中共黨員,重慶市公安局沙坪壩區分局磁器口派出所民警。
何巧擔任社區民警以來,面對轄區161名聾啞人聚居實際,滿腔熱情地為聾啞群眾辦實事、解難事,用自己的愛心、細心、耐心架起警民連心橋,被譽為聾啞群眾的貼心人。
何巧所在的社區是原重慶市高壓開關廠所在地,廠子改制搬遷后,161名聾啞職工就地集中安置。2014年9月,何巧擔任社區民警后,第一次入戶走訪聾啞家庭時,就因無法交流吃了“閉門羹”。在一次又一次的溝通交流中,何巧認識到,要做好社區警務工作,尤其是為聾啞群眾辦好事、服好務,必須下苦功練好手語,過好溝通交流這一關。她制定學習手語計劃,一有空就又學又練,不僅實現了與聾啞人無障礙溝通,還結合親身經歷總結出與聾啞人交流的要領。“有困難找何巧”“要辦事找何警官”,成為社區聾啞群眾常常比劃的動作。
用愛點燃聾啞群眾暖心之“火”。何巧從摸清實情入手,逐戶上門走訪社區聾啞人家庭,詳細了解各家各戶的基本情況、實際困難和現實需求,逐一建立工作檔案,制定幫扶措施,做到有求必應、有事必辦、有難必幫。何巧先后為聾啞群眾排憂解難300余件(次),切實把黨和政府的溫暖傳遞到他們心里。2020年4月23日傍晚,轄區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79歲聾啞人付某外出不慎走失,正在醫院輸液的何巧得知情況后,立即拔掉針頭趕回社區,和社區居民一起四處尋找,終于在次日凌晨把老人找到并送回家。13歲的聾啞少年小李因為殘疾感到很自卑,一度產生輟學甚至輕生的念頭。何巧三天兩頭上門進行心理疏導,半年后終于讓小李走出心理陰影,重拾生活信心。
在何巧的積極推動下,2019年初,集警務辦公、糾紛調解、文化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無聲警務室”正式掛牌成立,聾啞群眾專用的助聽器、手寫板、急救藥品等一應俱全,讓聾啞群眾有了相對固定的交流活動場所。沙坪壩區公安分局300余名社區民警也主動投入到關愛幫扶聾啞群眾工作中來,掀起“學手語、辦實事、獻愛心”熱潮。
何巧榮獲全國最美基層民警、全國巾幗建功標兵、重慶市最美渝警楷模稱號,入選“重慶好人”。
全國道德模范 徐玲玲(孝老愛親)
徐玲玲,女,漢族,1970年8月生,中共黨員,國家稅務總局重慶市涪陵區稅務局老干部科二級主辦。
以拳拳之心報養育之恩的徐玲玲,無微不至照料中風癱瘓23年的養父和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養母。
1971年,1歲的徐玲玲來到養父母家中,組成一個幸福美滿的三口之家。從來到這個家庭的第一天起,她就被養父母捧在手心疼愛、呵護。1998年,28歲的徐玲玲遭遇家庭變故,養父中風癱瘓。徐玲玲與養母共同承擔起照顧父親的重擔。寒冬,養父大小便頻繁失禁,她洗了又換、換了又洗。她總記得給養父灌上暖水袋,卻忘了給自己添件薄棉衣。深夜,養父積痰咳嗽,她不眠不休,一次次給養父拍背、喂水,直到養父有微微鼾聲入睡。多少次養父心血管疾病突發送醫,她掛號送檢、忙前忙后……她鼓勵養父用還能活動的左手疊被、刷牙、吃飯、寫字、如廁,還手把手地教養父使用遙控器、手機和電腦,讓養父足不出戶便可瀏覽“天下事”,讓他的老年生活有滋有味。
2011年以來,徐玲玲的養母也先后經歷雙目失明、腰椎粉碎性骨折、腦供血不足并發癥等,10余次住院治療。最近幾年,又罹患阿爾茨海默病,記憶力衰退嚴重。徐玲玲為延緩養母記憶力的衰退速度,不厭其煩地教養母使用微波爐、電飯煲、暖手寶、智能電子鎖等家用電器。她還帶著養母參加旅游團,讓老人在游覽山水間開闊眼界,給生活留下美好記憶。
徐玲玲榮獲全國愛老敬老助老模范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其家庭被評為全國文明家庭。
(記者 張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