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生態環境部向第五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授牌,西青區辛口鎮榜上有名。作為沙窩蘿卜的故鄉和我市“菜籃子”基地,辛口鎮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并以沙窩蘿卜特色小鎮、葫蘆特色文化產業以及第六埠村田園綜合體等為品牌,推動以農業為核心紐帶的生態旅游業,推動生態經濟綠色發展,帶動農民致富增收,走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小蘿卜”拉動“大產業”
農業插上騰飛翅膀
“沙窩蘿卜賽鴨梨,甜脆多汁惹人愛……”
眼下,正值沙窩蘿卜豐收上市的好時節。辛口鎮小沙沃村及周邊村莊的蘿卜棚里每天都是忙碌景象。種植戶們一邊緊著收蘿卜,一邊搞起了網絡直播。
“來,大伙兒看看咱這沙窩蘿卜。輕輕一磕就碎,脆不脆?再看看這芯里面的顏色,綠不綠?我給大家嘗一口,特別脆甜!”種植戶小郭每天都在棚里拍上一段小視頻,上傳到網絡平臺上獲得不少網友點贊。
小沙沃村及周邊村莊歷經多次黃河泛濫,大量泥沙及有機物在此積沉,形成特有的上沙下黏土壤,俗稱“黃金土”,造就了品質獨特的沙窩蘿卜。近幾年,辛口鎮黨委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以發展都市現代農業為著力點,以沙窩蘿卜特色小鎮建設為抓手,將沙窩蘿卜品牌資源及鄉村休閑旅游資源系統整裝,加速提升傳統產業,帶動以沙窩蘿卜為核心的蔬菜產業全面升級,形成獨具特色的產業發展模式。
目前,辛口鎮沙窩蘿卜種植面積達6000畝,年產量為3000萬公斤,銷售收入達到1.2億元。2020年,辛口鎮大杜莊村的200多畝地上種植了30多種葫蘆,年產值超過600萬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7萬元。辛口鎮與新希望集團、京東集團在品牌價值提升、智慧農場建設、傳統沙窩蘿卜品種振興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實現農業生產由生產導向到消費導向的轉變,進一步推動“菜籃子”跨向“金簍子”。
以鄉村旅游為核心
吹響鄉村振興沖鋒號
掰玉米、收稻谷、釣螃蟹、學習農業知識……豐收時節,第六埠村每逢周末或節假日都會迎來參加“農事體驗”的中小學生。他們當中大多數人都是第一次來到農村、第一次走進田間地頭。新奇的體驗、豐富的趣味活動以及勞動時付出汗水都給孩子們留下了難忘的記憶,讓他們在勞動中收獲了成長。
辛口鎮第六埠村地處子牙河、大清河、獨流減河“三河交匯”處。近年來,為了治理工業遺留的環境問題,第六埠村全力推進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污水泵站,改造地下管網,實施農村改廁、雨污分流工程;全速推動生態環境治理;全面開展清臟治亂工作。與此同時,第六埠村大力發展現代旅游,打造千畝蟹田稻生態種植基地、萬畝綠色蔬菜生產基地,形成了特色產業格局。
2020年,第六埠村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全年接待游客6萬人,解決村民就業100多人。
鎮域經濟全面綠色轉型
統籌建設生態康養綠鎮
辛口鎮曾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但隨著一些污染企業集聚,生態環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近年來,辛口鎮深刻認識到“只有綠水青山、才有金山銀山”,通過關停散亂污、治理黑臭水體等措施,恢復了往日的鄉村風景。
現如今,辛口鎮生態景觀資源豐富,東淀、蓮花淀自然生態區是天津西南部的天然氧吧,與沙窩蘿卜種植園、國家級萬畝無公害蔬菜高新科技園、萬畝無公害蔬菜特色種植基地等基地,形成了獨特的田園資源和景觀資源。當城遺址、沙窩蘿卜、南運河等獨具地方魅力的歷史文化資源,是辛口鎮的特色品牌。辛口鎮充分發掘區域內的自然生態資源,修復、重建生態系統,構建生態骨架,注重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協調,塑造具有辛口鎮特色的生態型都市農業名鎮。
與此同時,辛口鎮不斷創新機制體制,為“兩山”轉化保駕護航。辛口鎮立足本土特色,深入挖掘沙窩蘿卜文化,強化突出大運河文化,精心打造紅色文化,精準培育鄉愁田園文化,實現“農品變禮品,農田變景觀,農舍變旅店,農事變體驗”。
在沙窩蘿卜標準化栽培、特色葫蘆繁殖培育等方面,辛口鎮堅持科技引領,與國內外先進單位合作,規范生產標準,引入智能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經過多年努力和實踐,辛口鎮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兩山”轉化成效顯著,綠色發展水平逐步提高,帶動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辛口鎮將進一步探索“兩山”轉化模式,創新“兩山”轉化路徑,完善“兩山”轉化制度,推動綠色產品和生態服務的資產化,讓綠色產品、生態產品成為新的生產力,實現區域生態和經濟的綠色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