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h,71萬尾高體雅羅魚、江鱈等10種魚苗被倒入烏倫古湖進行增殖放流;在溫泉縣,素有“活化石”之稱的新疆北鯢已孵化幼體超過3000個;霍城縣建成了銀砂槐保護小區、黃喉蜂虎和崖沙燕繁育地保護小區……近年來,新疆多措并舉,深入開展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不斷筑牢生物多樣性保護屏障,共同守護造物世界的奇妙,處處可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今年,阿勒泰地區天然水域投放不同規格的魚種2000余噸,水生生物資源放流活動保證了天然水域魚類的種群數量,也對水生生物生態環境起到保護作用。”阿勒泰地區水產發展中心副主任渠泓介紹。此外,阿勒泰地區還加大了對瀕危物種的保護,成功孵化出哲羅鮭幼苗,實現了野生哲羅鮭的人工繁育,有效推動了哲羅鮭種群恢復。
不僅僅是對瀕危物種的搶救性保護,在編制“三線一單”過程中,新疆對生態紅線的劃定充分保護了野生動植物種群的生存和發展空間。目前,全疆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基本完成,共劃分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保護紅線區6個,涵蓋了森林、灌叢、草地、荒漠、濕地等多種生態系統類型,保護了梭梭、精河沙拐棗、裸果木等珍稀野生植物,普氏野馬、西藏野驢、北山羊等珍稀野生動物。
同時,新疆堅持系統治理,嚴格各類自然保護地管理,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開展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加快推進自然保護區勘界定標,持續開展“綠盾”專項行動,為就地保護生物多樣性撐起一張“保護傘”。目前,全疆已有自然保護區28個,其中國家級15個、自治區級13個,總面積近20萬平方公里,全部納入自治區生態保護紅線。(記者: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