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事件就是要連起來看才有意思--9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正式發布,為中國加快建設知識產權強國作出全面部署;同樣是在9月22日,國家統計局等部門發布的公報顯示,2020年全國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24393.1億元,增長10.2%,延續了“十三五”以來兩位數以上增長態勢;9月20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中國在創新領域的全球排名從去年的第14位上升至今年的第12位,確立了全球創新領先者地位。
無論是國際機構作出的權威背書,還是國內開展的頂層設計,都向世界傳遞了同一個信息:中國在保護知識產權、以創新驅動發展方面不是空談家,而是實打實的行動派。當前,中國建設知識產權強國的號角已然吹響,此舉必將為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中國激發創新活力,創造出更加強大的中國智慧。
建設知識產權強國是推動中國制造由大而強、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
制造業是經濟的命脈,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興國之器,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石。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基于人口紅利、土地成本等優勢,實現了制造業的輝煌發展。2010年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制造業增加值更是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在500種主要工業品中,超過四成產品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位。當今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工業體系最為健全的國家,制造業大國地位穩固,正在向制造業強國邁出堅實的步伐。
如何實現從大到強?創新是唯一的答案。只有一個個微觀主體--企業矢志不渝地創新,才能實現中國向制造強國的整體躍升。而要激發企業創新的動力,保護知識產權是最強大的武器。只有從法律和體制上保護知識產權,營造更安全、高投入、高回報的市場環境,使其成為基礎設施一樣的保障,才能讓企業不必在研發上顧慮重重、在捍衛成果上疲于奔命,而是腳踏實地、心無旁騖地創新,攻克一系列“卡脖子”技術,最終推動中國制造業在全球產業鏈條上攀升,匯聚成未來發展的新優勢,助力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建設知識產權強國是中國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
從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角度來看,建設知識產權強國同樣意義重大。一方面,發揮知識產權作為激勵創新的基本保障作用,打通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以知識產權鏈促進產業鏈和供應鏈暢通穩定,有利于暢通國內大循環。另一方面,著眼知識產權作為國際貿易的“標配”,能夠有效統籌知識產權領域的國際合作和競爭,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有利于更好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目標。
同時,中國建設知識產權強國也將為世界帶來更多紅利。作為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強有力的知識產權保護向來備受跨國企業青睞。從這個角度來看,超大規模市場固然是外企愿意來華投資興業的一個關鍵因素,中國不斷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也同樣是一個重要指標,能夠讓外企感受到更舒適的營商環境,獲得更安心、持久的發展。未來,無論是外資增量還是外資存量,想要讓其長久深耕中國市場,助力中國發展,實現合作共贏,中國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仍然是重要一環。
當前,宏偉藍圖已繪就,中國在建設知識產權強國路上將展現出怎樣的執行力,實現哪些新突破、新作為,中國這個行動派值得世界期待。(記者 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