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90后”“00后”的消費,“精致窮”“月光族”“超前消費”……伴隨他們的往往是帶著此類標簽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而“央視財經大數據”發布的《2019-2020中國青年消費報告》顯示,年輕人的消費態度開始趨于理性和有度。年輕人的普遍消費觀到底是什么樣的?他們在追求怎樣的消費潮流?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開展了系列調查,通過走訪和對話,洞察年輕人的消費習慣,捕捉新潮的消費業態。
“9.9元,41包,夠吃一個月!”打開某電商平臺搜索“臨期食品”,爆款的產品宣傳奪人眼球。一些原本要十幾二十元一瓶的飲料,打上“臨期零食”的標簽而變得格外便宜,成為“搶手貨”。臨期食品也成了熱點話題。在微博上,“臨期食品”話題閱讀量達600多萬;豆瓣網站上,“我愛臨期食品”小組創建不到一年,聚集了超過7萬人……吃臨期食品成了年輕人的新風尚。很多人點贊購買臨期食品是理性消費之舉。
臨期食品為何便宜?為何受到年輕人的喜愛?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記者走訪:
臨期食品線上線下人氣高
6月25日下午,下班后的胡昊打開二手交易APP“轉轉”,一口氣下單了十幾種零食,“買了小餅干、豆腐干、啤酒、薯片……單價都是幾毛錢或者一兩塊,就像是白撿的一樣。”胡昊說,他是在朋友的推薦下了解了臨期食品,第一次瀏覽時就像打開了新世界,商品價格讓他感到震驚:原價上百元的開心果,只標價19.9元;牛肉干只要9.9元,還有很多遠低于原價的大牌食品。
現在,胡昊已經形成了網上選購臨期食品的習慣。“各個平臺都有臨期食品的專賣店,這些食品大多還處在保質期剩下20%-50%期間,就會進入打折促銷期。”胡昊說,他前幾天買的一整箱原味蘇打水,原價3元,現在售價僅1.4元,距離保質期還剩6個月,相當于傳統商超的5折。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記者瀏覽了各大電商平臺,線上賣臨期食品的店鋪多以“食品折扣店”的形式經營。淘寶食品行業負責人此前表示,淘寶上賣臨期食品的店鋪已近萬家。過去一年有210萬消費者在淘寶上選購臨期食品,主要以年輕人為主,90后、大學生和一些年輕上班族。
什么是“臨期食品”?顧名思義,是指即將到達食品保質期,但仍在保質期內的食品。
眼下,臨期食品不僅線上銷售火熱,線下商超的折扣區、臨期食品專區也人氣頗高。
6月24日晚上8點鐘,在家樂福超市??诩t城湖店臨期產品專區,不斷有市民前來選購。??谑忻窳_女士告訴記者,她家住在超市附近,吃過晚飯后來轉轉看有什么打折的零食。
“這些商品雖然還有幾個月到期,但都是在正常保質期內,而價格卻便宜了許多,我經常來這里買。”羅女士告訴記者,“臨期不是過期,食品保質期快到來的那一段時間,不一定就意味著食物不能食用或安全性下降,我買的都是日常食品,還沒到期就會吃完。”
家樂福超市??诩t城湖店店長王玲慧告訴記者,超市的臨近保質期產品銷量很不錯,其中洗護類的日用品和休閑零食最受歡迎。“特別是零食區,很多都是品牌打了很低的折扣,我們自己的員工也買。”她說。
??诹硪淮笮统写鬂櫚l銷售的臨期商品也很受歡迎。“臨期的產品我們會集中在收銀區附近展示,并以優惠價銷售,每次都很快就銷售一空。”大潤發國興店李經理告訴記者。
調查數據:
6成以上消費者愿意買臨期食品
臨期食品有多“香”?你會買“臨期食品”嗎?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也專門做了問卷調查。
記者梳理數據發現,購買臨期食品的消費者多是女性。42%的受訪者認為,臨期食品屬于安全食品,只是口感可能會有所下降;73%的受訪者認為,臨期食品只要是在保質期內就可以繼續吃。當然,也有約一成的受訪者認為,臨期食品對人身體有害,不會購買。
有意愿購買臨期食品的人群占比61%。在什么情況下會購買呢?59%受訪者表示,剛需產品大幅減價的時候會更愿意購買;70%的受訪者選購是用于自銷。有74%的受訪者認為,購買臨期產品倡導了避免食品浪費的消費觀。
這份調查數據與現實情況顯然是相符的。記者采訪了多位有臨期食品選購經歷的消費者,他們大部分表示,喜歡“淘”臨期食品,價格優惠是最大的吸引力:“100塊錢能買一大車”、“純肉進口香腸不到20元”、“薯片9毛錢一袋”。
誰在購買:
年輕人是臨期食品消費主力軍
便宜,是吸引很多人關注臨期零食的“決定性因素”,也讓年輕人成為臨期食品最主要的消費群體。
去年才到海南發展的90后上班族小田也喜歡買臨期食品,她最喜歡買堅果和一些進口零食。小田告訴記者,她剛剛工作,工資還不高,臨期食品滿足了她的低價消費需求,每天省下幾元錢,日積月累也能省下不小的花銷。
胡昊則說,他把買臨期食品當作自己一種放松和消遣的手段。“雖然說省錢是很大的一個因素,但是能低價嘗試很多沒有嘗試過的新產品,何嘗不是一種樂趣呢?既省錢又解饞。”
據轉轉APP發布的數據,在平臺上購買臨期零食的,六成以上都是以95后、00后為主的年輕人。艾瑞咨詢在2021年1月發布的《2020年中國臨期食品行業市場分析及消費者研究報告》顯示,中國“臨期食品”消費群體以中青年為主,其中26歲至35歲的占比為47.8%。
觀點:
應當尊重青年人的消費觀念
怎樣看待臨期食品?
過去人們確實對臨期食品有點“瞧不上”,敬而遠之。對于臨期食品的處理,很多商家也往往感到頭疼,被視為“燙手的山芋”。據王玲慧介紹,以往他們會把一些臨期商品集中下架和銷毀,而且是在監控環境下。
如今,越來越多的商家以打折方式處理臨期食品,也有一些商家在線下開設臨期食品專賣店。
一位臨期食品銷售人士告訴記者:“目前??谶€很少看到臨期食品專營店,但在某些城市,已經有一些商家專門做臨期食品的線下店,專售零食、飲料等,日均營業額至少有幾千元。”
有人開拓市場,也有人不看好臨期食品。支持者特別是年輕人認為,臨期食品性價比高,既能降低生活成本,又能避免浪費;而反對者則稱,臨期食品身處“灰色地帶”,存在健康風險。
如何看待年輕人購買臨期食品?王玲慧認為,從某種角度看,這也是年輕人的一種新的消費觀念,“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信奉低碳、低消耗、不浪費的理念,購買和食用臨期食品就是踐行這種理念。”
接受記者采訪的大部分消費者認為,現在的年輕人消費正趨向于理性和“有度”,有自己的消費主見,應該得到尊重。在記者的調查中,48%的受訪者認為,臨期食品處理不當會導致資源浪費;78%的受訪者認為可以設立臨期食品專賣店,讓這個市場更加規范。
律師:
價格可以打折,監管不能“打折”
盡管臨期食品的消費群體在不斷壯大,但人們也有一絲疑慮,臨期食品到底能不能放心食用呢?
接受記者采訪的多個商超從業者認為,嚴格來說,銷售臨期零食也算作是一種閑置資源的流轉。沒有超過保質期的食物,在靠譜的超市或其它渠道買,不用過多擔心安全問題。但購買時,也要特別注意閱讀儲存說明。
不過,當前的臨期食品市場很大程度確實是依靠商家自覺,并且線上線下對臨期食品的品控沒有統一標準。
“臨期食品走俏主要是因為其在可食用的前提下存在明顯價格優勢。目前我國并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對‘臨期食品’進行調整,國家曾頒布過《規范食品索證索票制度和進貨臺賬制度的指導意見》規范性文件對‘臨期食品’進行規制,但現已經廢止。”海南外經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姚遠告訴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記者,現存有效的主要是一些地方性規范文件,層級效力不高,約束力有限。
姚遠認為,由于“臨期食品”并不是過期食品,但是其具有易過期屬性,從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角度,市場監管部門作為行政部門,一方面應主動加強對“臨期食品”的檢查監督并要求經營者及時對“臨期食品”定期排查清理,確保食品安全;另一方面,應要求經營者履行告知義務,就“臨期食品”進行特別提醒,確保消費者能夠提高檢查“臨期食品”是否變質的意識,防止發生食品安全事件。(記者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