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性存款受到嚴監管以來,規模和收益都在“雙降”。截至今年5月末,結構性存款余額總體繼續下行。業內人士表示,結構性存款雖然規模大不如前,但還有其存在的價值,未來將“量價齊穩”。
個人結構性存款降幅較大
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4月末,中資全國性銀行結構性存款余額為6.55萬億元,環比小幅下降1.73%,同比下降46.02%。
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數據顯示,4月份規模下降的都是個人結構性存款,大型銀行、中小型銀行個人結構性存款規模分別環比下降8.71%、3.7%;單位結構性存款均增長,大型銀行、中小型銀行單位結構性存款規模分別環比增長1.12%、2.3%。
中小型銀行單位結構性存款規模占比最高,2020年一直在40%以上,2020年12月以來占比降至40%以內,4月份占比為36.59%,環比上升1.45個百分點。
據統計,自2019年末,銀保監會發文規范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業務后,2020年1月至2021月5月期間,僅有4個月的余額同比增速呈現正向增長。按照此前監管部門要求,商業銀行2020年9月30日前結構性存款要壓降至年初規模,并在2020年12月31日前逐步壓降至年初規模的三分之二,目標完成后,今年年初結構性存款規模曾小幅上升,但隨后又逐步減少,總體上升空間不大。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表示,今年銀行保本理財產品將全部清零,為防止客戶流失,銀行對結構性存款的發行需求仍然較大。但是,今年監管部門雖然還沒對結構性存款明確給出壓降指標,但是會持續性關注,結構性存款規模不會再像前幾年那樣大幅上升。
收益率也在下行
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不完全統計,5月份發行的人民幣結構性存款平均期限為115天,較上個月縮短6天;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3.55%,環比下跌5BP,整體上來看,近半年結構性存款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走勢相對平穩。其中,國有銀行平均期限為96天,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3.43%,環比下跌10BP;股份制銀行平均期限為147天,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3.76%,環比上漲5BP;城商行平均期限為163天,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3.67%,環比下跌18BP。
國有銀行結構性存款預期最高收益率較為穩定,且整體偏低;股份制銀行結構性存款預期最高收益率差別較大,走勢波動也較大,從掛鉤標的來看,掛鉤指數的結構性存款預期最高收益率較高,但到期收益率的不確定性也更大。
此外,5月份到期的結構性存款共1940只,其中人民幣結構性存款1894只,共有1308只披露了到期收益率,平均期限為102天,平均到期收益率為3.24%。其中,國有銀行結構性存款平均期限為117天,平均到期收益率為3.31%;股份制銀行平均期限為77天,平均到期收益率為3.13%。
有銀行人士表示,與去年商業銀行被動壓降不同,今年結構性存款減少主要還是收益率下行,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不斷下降。
結構性存款仍然有存在必要
招聯金融首席分析師董希淼認為,作為正常的銀行產品,結構性存款仍有其存在的必要,只不過此前由于這類產品出現了假結構等問題,監管層才進行整頓。但監管并未進行“一刀切”,總體判斷,未來結構性存款規模下降的幅度或將放緩,再發行的產品也將更加規范。
那么個人投資者是否值得買入結構性存款?有銀行理財經理表示,結構性存款也分為保本和非保本。有的保本型產品風險等級也低,期限主要在一年以內。那么有部分客戶覺得短期定存的利率太低,同時也愿意承擔有限的利息損失風險,那么還是可以投資結構性存款產品的。“每個產品的存在其實都有它的意義,產品本身沒有好不好,只有適合不適合投資者。”這位理財經理表示。
有理財專家提醒,現在一些銀行熱衷于掛鉤股市、資產輪動等的結構性存款,目的是將最高利率提升一些。不過,這并不代表投資者一定能夠拿到最高收益。
董希淼表示,結構性存款最終收益率很有可能不是最高收益率。這需要看該產品掛鉤資產,在規定時間內的浮動情況,這意味著無論是最高收益率還是最低收益率,還是給定收益區間范圍中的某個收益率數值,都有可能成為最終收益率。(趙智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