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去銀行網點了?如今,隨著銀行數字化轉型加速,銀行物理網點和機具數量在持續收縮。據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初,今年以來全國已有431家銀行網點終止營業。不過,雖然量在減少,但這并不意味著銀行網點會消失。業內人士認為,銀行物理網點還是有其存在的價值。
去年有2790個網點被撤銷
銀行物理網點和機具數量的收縮是近年來的趨勢。根據央行最新公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銀行卡受理終端數量有所減少。截至一季度末,ATM機具6100.62萬臺,較上季度末減少了0.77萬臺。全國每萬人對應的ATM數量7.13臺,環比下降1.58%。而據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初,今年以來已有431家銀行網點終止營業。
據銀保監會發布的信息統計,2019~2020年兩年間退出的商業銀行網點超6296家。其中,2020年有2790個商業銀行線下網點被撤銷,被裁撤的銀行網點中,國有銀行占比為37%,股份行占16%,農商行和城商行分別占比27%和8%。
而融360維度的一項調查顯示,受疫情影響,用戶金融消費習慣變化顯著。約85%的受訪者對銀行線上服務的需求有所增加,與之相對應,接近七成的受訪者對銀行線下服務的依賴有所下滑。
有業內人士表示,現在去網點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老年人,銀行網點老齡化趨勢越來越嚴重。
比起線下網點,很多客戶尤其是年輕客戶更愿意通過網絡辦理業務。市民陳小姐也向記者表示,從去年年初開始就沒有去過銀行,因為像轉賬、理財、繳費這樣的操作手機銀行APP都能搞定。
銀行線上平臺需求旺盛
線下網點的收縮和線上業務水平的提升不無關系。近年來,隨著科技創新的發展,銀行的數字化水平越來越高,電子銀行對業務的大量分流,柜面業務大量被線上平臺所取代,各個網點的客流量、交易量也在不斷地萎縮。
有銀行專家表示,用戶需求的改變和銀行數字化轉型對線下服務的影響并非源自疫情,疫情只是加速了這一進程帶來的改變。融360維度調查數據顯示,從銀行移動端的功能服務使用情況來看,轉賬、匯款、查詢等結算業務是用戶使用最多的功能服務,93.15%的受訪者表示使用過該服務;代收代付和購物消費分列二三位,受訪者使用比例均超過50%;另外,使用銀行移動端進行財富管理和接收投資理財資訊的受訪者達到35.83%和23.05%。
這表明,銀行在金融業務場景化方面的努力取得一定成效,用戶不再單純將銀行移動端視為工具類服務,而是能夠滿足理財、投資、消費、支付等綜合需求的生態場景。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表示,銀行不斷提高其線上金融應用的易用性,并進一步對線上尤其是手機端APP應用進行功能擴充。金融科技正在從底層改變消費者的使用偏好。
物理網點短時間內不會消亡
雖然線上平臺對線下網點造成了較大的沖擊,但有專家認為,在服務特定人群、特定地區和非標轉化業務等諸多方面,銀行網點仍然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傳統線下網點一段時期內不會消亡。原因是我國已步入老齡社會,據統計,我國有近1.4億老年人依然游離在互聯網之外,仍習慣通過傳統的線下渠道獲取服務。如果物理網點消失,就會影響到這些老年人享受應有的金融服務。
此前,中國銀保監會印發的《關于銀行保險機構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通知》指出,要求保留和改進傳統金融服務方式,各銀行保險機構要積極融入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發展服務老年人的特色網點。要加強金融服務下沉,進一步完善基礎金融服務,根據老年客戶群體數量和金融服務需求,合理科學進行網點布局。同時還明確要尊重老年人使用習慣。商業銀行要保留仍在使用中的紙質存折、存單等老年人熟悉的服務方式,不得強迫老年人使用銀行卡,不得強制老年人通過自助式智能設備辦理業務等。
如今,各家銀行也都在打造特色網點,提升智能化水平,實現線上線下聯動。例如,工商銀行深入推進網點轉型與智慧運營改革,推出多項地方特色政務民生場景,上線公積金、社保、民政等100余項便民服務。招商銀行也打通線上和線下渠道讓客戶在“網點+APP+場景生態”中享受更多綜合化服務。建行的網點還打造了“勞動者港灣”,配備飲水機、休息桌椅、手機充電器、急救箱、雨具等裝配,主打“服務勞動者休憩”的概念。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武雯表示,未來網點將不斷向綜合化智能化發展,一方面要加強網點的定位建設,提高整體的經營效率;另一方面要有效提升網點服務水平,塑造銀行的品牌形象。(晨報記者趙智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