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盲盒”事件再次上演。
據蘇州市小動物保護志愿者協會官方微博5月11日發文,在成都寵物盲盒事件后,發生了大量同類違規快遞的拒收,在蘇州中通的中轉站也被發現了死亡的寵物幼崽。
5月12日,蘇州市郵政管理局發布的情況通報顯示,5月11日下午接到群眾舉報后,執法人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調查,到達現場時,發現寵物盲盒快件13件,動物已死亡。
中通快遞方面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目前,中通快遞江蘇省管理中心正在配合屬地郵政管理局調查,詳情以官方公布的信息為準。
亂象再現
據新京報5月11日報道,繼成都“寵物盲盒”事件后,江蘇蘇州虎丘區一中通快遞站又被發現活體貓狗快遞。志愿者發現30個塑料快遞筐有21只貓狗已死亡,尸體臭味濃烈;7只存活的貓狗也有不同程度疾病,被送醫治療。
針對這一事件,蘇州市郵政管理局發布情況通報:5月11日下午,接到群眾舉報蘇州中通快遞中轉站出現寵物盲盒后,蘇州市郵政管理局執法人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調查。下午三點到達現場時,發現寵物盲盒快件13件,動物已死亡。面單信息顯示,該批快件于2021年5月5日發出,寄件人地址為邳州市官湖鎮雙溝村,于7日到達成都中轉部,8日被成都中轉部退回至寄件人,因錯分被發往蘇州中轉部。
《國際金融報》記者從中通快遞方面獲悉,蘇州出現的這一批活體動物快遞是成都“寵物盲盒”事件后續延伸出來的問題。中通全網停發后,這批在途中就退回處理了。
參與此次救助工作的志愿者、蘇州領養日平臺負責人馬天天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不太清楚此次蘇州中通網點出現的活體動物快件有多少個,但據她了解,送去無公害化處理的尸體是21個,帶走送到醫院的是11個,加起來是32個。
中通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這批已經處理結束,已配合蘇州小動物保護協會送到寵物醫院,至于已經死亡的小動物,中通也配合小動物保護協會由有資質的公司進行無公害處理。
馬天天也向記者表示,中通快遞承擔后續責任,包括存活下來的小動物的治療費用,中通蘇州負責人明確表示由他們來負責。
是否違法
“寵物盲盒”一事起源于本月初。5月3日,中通快遞成都荷花池網點違規攬收大量活體貓狗快件,被動物保護人士攔截,隨后引發輿論關注,監管部門也快速介入調查。
5月4日,中通快遞作出回應,并向公眾道歉,稱“獲悉信息后,集團總部和四川省管理中心第一時間成立工作組。經調查核實,這批活體動物系平臺電商客戶線上銷售,中通快遞成都荷花池網點違規攬收”。
另外,中通快遞決定自5月5日起,采取三項整改措施,包括涉事網點暫停快遞攬收業務;相關負責人停職檢查,扣除其全年績效獎金;以及在全網中心和網點展開多個專項培訓。
5月8日,成都市郵政管理局對涉事企業作出行政處罰:四川佳慧物流有限公司(中通快遞成都荷花池網點)在寄件人未提供合法安全證明的情況下,違規收寄活體動物,被處以罰款30000元;成都中競物流有限公司(中通快遞四川省管理中心)在快件安全保障方面對四川佳慧物流有限公司(中通快遞成都荷花池網點)未實行統一管理,被處以罰款50000元。
北京市康達律師事務所律師韓驍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實施細則》第三十三條,“禁止寄遞或者在郵件內夾帶下列物品”中就包括“各種活的動物”。同時該法規明確,“符合郵電部特準交寄規定并確保安全的,可以收寄”?!督辜倪f物品管理規定》將“瀕危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如象牙、虎骨、犀牛角及其制品等”列入了《禁止寄遞物品指導目錄》,不包括貓、犬等無攻擊性、無毒害性的活體動物。因此,瀕危野生動物之外的活體動物不屬于“禁止寄遞”物品,而是屬于“限制寄遞”物品??爝f企業寄遞瀕危野生動物之外的活體動物并不違反上述規定。
但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的規定,運輸動物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做好動物的免疫、消毒、檢測等工作,向所在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附有檢疫證明。從事動物運輸的單位、個人以及車輛,應當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備案,妥善保存行程路線和托運人提供的動物名稱、檢疫證明編號、數量等信息。所以,寄遞活體動物的應該對動物進行檢疫。如果經調查,發現快遞企業未對寄遞的活體動物進行免疫、消毒、檢測等工作,則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此外,此次“寵物盲盒”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目前我國在動物保護法律方面的不足。
韓驍表示,關于動物保護,我國目前僅有一部野生動物保護法對動物保護的相關問題作出了直接規定,目前并沒有一部綜合性的動物保護法。另外,我國目前現行法律如民法典、野生動物保護法,僅對動物致人損害和野生動物保護進行了重點規制,側重點在于管理,更注重公共衛生安全問題及社會秩序問題,而普通家養動物自身受損卻并無任何有效救濟途徑,作為“財產”的家養動物受損時,飼主一般也僅能以財產損害賠償糾紛提起訴訟。雖然此前已有專家學者就動物保護和反虐待動物提出過相關立法的專家意見稿,也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但最終因為種種原因,并未能實現相關立法,或許正是因為此處的法律空白,才導致虐寵新聞、遺棄動物事件頻發卻無強有力的措施予以干涉。
盲盒經濟變質
此次“寵物盲盒”事件再次引發大眾對“盲盒經濟”的關注和討論。盲盒,是指消費者不能提前得知具體產品款式的玩具盒子,具有隨機屬性,只有打開才會知道自己抽到了什么。
由于其不確定性,盲盒會刺激消費者重復購買,甚至會讓人上癮。近兩年來,盲盒經濟風靡,市場快速發展。根據第三方機構Mob研究院發布的《2020盲盒經濟洞察報告》,我國盲盒行業至少還會迎來5年的高速增長期,預計2024年盲盒行業市場規模將翻2倍,達300億元。
盲盒概念也早已從潮玩擴展到其他領域,餐飲、美妝、旅游、考古、文創、萌寵等多個行業均推出盲盒產品,一時之間“萬物皆可盲盒”。
但與此同時,火爆的盲盒經濟也催生出了各類亂象。
在此次引發輿論聲討的“寵物盲盒”中,寵物被裝在盒子或者塑料箱里被運輸,由于運輸環境惡劣,缺乏空氣流通,極容易造成盒內的動物染上疾病,甚至死亡。
在旅游行業,今年“機票盲盒”大火。五一之前,多家航司和OTA紛紛推出機票盲盒,新穎的玩法、未知的目的地和不到百元的低價,吸引了大量年輕人的關注。五一之后,不少消費者反映,機票盲盒存在難以兌現、時間不確定、航班較冷門等問題。而中消協此前便點名“機票盲盒”,稱很多經營者只想著蹭盲盒的營銷熱度,將這一模式當做清庫存工具,不僅損害了消費者利益,同時也不利于行業健康發展。
快遞行業專家趙小敏表示,從文具盲盒到寵物盲盒,從線下到線上,一些人想在大潮之下撈上幾桶真金,但絕不是“萬物皆可盲盒”。對于新模式誘發的新問題,有針對性地直擊法律法規制度短板、漏洞,精準施策,盲盒才能良性發展,發揮好經濟和社會效益。
韓驍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目前盲盒營銷仍處于法律無法監管的灰色地帶,在法律尚未完善前,各主體應從不同角度履行相關義務,以整治該領域出現的亂象。
韓驍建議:第一,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強對于盲盒這種新型經濟領域的監督和指導,及時研究出臺有針對性的措施,引導消費者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同時也要加強對通過盲盒銷售欺詐消費者的經營者進行處罰。第二,電商平臺要利用自己的信息優勢與技術優勢,加強對于電商平臺中的盲盒銷售的監管。對于可能涉嫌違法違規,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盲盒的銷售行為要予以制止。第三,快遞公司要提高檢查能力。嚴控對禁運物品的違規運輸。對于合規托運的活體動物,必須做好防疫、消毒和檢測等工作,如在運輸過程中出現動物死亡,要做好無害化處理,并承擔動物防疫相關責任。第四,消費者應該保持理性消費。自覺抵制不尊重生命的寵物盲盒,對于購買的商品要謹慎思考,不能一味地追求刺激,不能一味地沉浸于盲盒帶來的“驚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