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2020年,景區類上市公司的業績狀況,成為文旅產業過去一年發展的縮影。同花順數據顯示,目前有11家景點類上市公司發布業績預報,其中,有6家公司的業績經過修訂,并坦言業績出現“變臉”。
具體來看,11家公司中,僅有3家公司預計凈利潤為正值,其余公司則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對于業績整體欠佳的原因,從公司的解讀中可以看出,疫情對旅游服務行業產生嚴重沖擊,旅游市場環境不確定性因素增加是主要原因。
聚元資本創始合伙人高笛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介紹,今年的絕大多數文旅行業生存狀況并不好,雖然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會對行業和企業有一定的包容度,“但不可忽視的是,景點類的企業也要借機反思,如果沒有疫情出現,景點類企業的生存狀況會好嗎?”綜合來看,對于傳統的景點企業而言,轉型升級的契機已經出現。
數據顯示,11家發布業績預報的景點上市公司,預計凈利潤同比皆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而業績表現不佳的原因則集中解釋為受疫情的影響。
黃山旅游在1月29日發布的公告中稱,公司預計2020年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220萬元到-4810萬元。“受到疫情持續性和反復性的影響,2020年全年黃山風景區接待進山游客151.15萬人,同比下降56.82%,導致公司主營業務受到重大影響,疊加折舊攤銷等固定成本和剛性支出等因素,公司業績出現虧損。”
高笛原分析,從他了解的情況中可知,傳統的景區企業有一些問題比較明顯,亟須解決,“營收上對門票依賴程度過高;經營上依賴傳統思維,坐擁4A或5A景區的不少企業,長期滿足‘靠山吃山’,缺乏多元化運營的意識;互聯網意識普遍欠缺;綜合體等競爭性場景也搶奪了部分景點企業的流量。從行業狀況來看,不少景區的經營權和所有權出現分離或者權屬比較復雜的現象,這也使得投資人對這類企業的投資比較謹慎,而景區的發展也多呈現重資產模式,借力資本上大多不順暢。”
聞旅CEO周海濤對《證券日報》記者解釋,在傳統景區獲利模式中,門票收入占比較大,客流量受限后直接會影響景區的業績,二次消費對于現下大部分景區而言都只是錦上添花,很難占據主流,想要彌補門票收益的損失比較難實現;另外從各家上市景區的財報中可以看到,經營區域單一和營收來源單一的景區會受到較大沖擊,而業務多元化的景區企業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強。
高笛原坦言,疫情之下,也看到行業有很多良性的轉變,“景區的整體智慧化普及啟動,由于要給人員限流,智慧化的硬件、軟件等基礎設施得以配備,為下一步的智慧化發展提供了先決條件;此外,從消費者的角度打造產品體系的現象也有明顯改變;再者,一些地區特色明顯的景點企業,也開始做內容的差異化。”
有這些綜合作用的推動下,高笛原觀察到,目前有一些旅游企業在排隊IPO中,資本市場的紅利會助推企業的發展,而且,雙循環之下,國內游在一定時間內會是旅游市場的主力,有資本優勢的企業可以率先享受到利好。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高笛原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仍然看好具有文旅科技屬性和文化衍生品行業的企業。(本報記者 桂小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