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最近購買重疾險比較劃算,周圍也有朋友購買了重疾險,可究竟怎么選、是不是真的劃算?我也不太清楚。” 對于是否該此時購買重疾險,來自深圳的鄧先生產生了疑惑。
隨著重疾險新規實施進入倒計時,保險業卻迎來了重疾險銷售窗口期,部分保險公司“以新規不如舊規好”為銷售噱頭推銷重疾險產品?,F在購買重疾險是否更劃算?新產品和舊產品有哪些區別?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新不如舊”是誤讀
“肯定是舊款產品好。”日前,國內某家商業保險公司業務營銷員向記者極力推銷該公司重疾險產品,并稱“新版重疾險中不包括輕度甲狀腺癌,有三大輕癥賠付比例會降低、最高只能賠付30%。”
舊產品是否真的優于新產品?記者就此采訪了多位保險公司人士和專家。
“舊款重疾險一定就比新款好,這是誤導。”南開大學衛生經濟與醫療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銘來表示,“以往壽險產品進行更新換代時,也出現過為了業績進行銷售誤導的情況。這是營銷策略,消費者要心里有數。”
事實上,重疾險新規發布后,銀保監會就要求各保險公司加強銷售管理,做好停售產品的后續服務工作,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嚴禁借新老定義切換進行不當炒作,嚴禁以停止使用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進行銷售誤導。
然而,在開門紅、沖業績等因素驅使下,部分保險公司還是采取了借機促銷行為。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寧威表示,從制度演化來看,重疾險產品必然是越來越科學,保險公司加大舊款產品的宣傳,除了有落袋為安的心理,還有一月份開門紅的壓力,希望能把一月份的保費做大。
在朱銘來看來,在重疾險新舊產品交替過程中,正趕上各家保險公司新年沖業務量、沖業績,“新舊好壞”成為營銷噱頭,其實帶有銷售誤導成分。
在一家保險公司重疾險宣傳頁中,記者看到,保險公司明確列出了消費者購買舊版定義下重疾險產品的“比較優勢”。
“事實上,新舊版重疾險產品沒有絕對的好壞。”國內某保險機構重疾險業務負責人說,購買重疾險是為了彌補重大疾病對個人、家庭造成的經濟損失,“一個年收入10萬元的家庭投保了保險額度20萬元的重疾險,每年保費支出都在1萬元以上,這樣的保險保障反而變成了‘負擔’”。
新規下賠付將更精準合理
重大疾病保險(簡稱“重疾險”)是我國保險業一類重要的險種。據重疾發生率表項目統計數據顯示,僅2007年至2018年這11年來,重疾險已為消費者提供了超過3000款產品,累計承保近2億人次,累計賠付約180萬人次,賠付金額超過1000億元。目前重疾險在健康險業務總保費中占比近60%。
銀保監會人身險部副主任賈飆表示,疾病定義是否科學合理是重疾險產品保障責任的核心。2020年11月5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與中國醫師協會正式發布《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范(2020年修訂版)》(簡稱重疾險新規),修訂形成的重疾險新規將于1月31日起正式實施。
本次修訂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是首次引入輕度疾病定義,將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死、腦中風后遺癥3種核心疾病,按照嚴重程度分為重度疾病和輕度疾病兩級;二是將原有25種重疾定義完善擴展為28種重度疾病和3種輕度疾病,并適度擴展保障范圍;三是根據最新醫學進展,擴展對重大器官移植術、冠狀動脈搭橋術、心臟瓣膜手術、主動脈手術等8種疾病的保障范圍,完善優化了嚴重慢性腎衰竭等7種疾病定義。
多位受訪人士表示,對比舊規,重疾險新規拓展了保障范圍、賠付條件更為合理、引用標準更加客觀權威、描述更加規范統一。比如,對于消費者比較關心的甲狀腺癌,此前曾有傳言稱新版重疾定義要將甲狀腺癌剔除。
“甲狀腺癌沒有被剔除,而是將它根據疾病嚴重程度進行了分級,并按照輕重程度進行分級賠付。”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與中國醫師協會相關負責人公開表示,根據最新醫學實踐,科學劃分疾病等級,合理區分重度疾病與輕度疾病,使賠付更加精準合理,這也是本次修訂工作的一個重要突破。
“擇優理賠”成重疾險最新賣點
根據規定,自2021年2月1日起各保險公司不得繼續銷售基于舊規范開發的重疾險產品。為應對重疾險新舊切換,日前,保險公司紛紛推出了“擇優理賠”方案,吸引消費者投保。
據了解,“擇優理賠”即對1月31日前購買重疾險的消費者,理賠時可在舊規與新規中,擇優選擇該疾病所對應的定義之一作為理賠依據。
“‘擇優理賠’的確是現在購買重疾險的一大優勢。”青海省內某家保險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公司1月1日至今重疾險業務量同比增長71%。
“在消費者看來,新舊規中的重疾定義各具優勢。”一家保險公司健康險業務有關負責人說,例如新規下甲狀腺癌將根據輕重程度進行分級賠付,舊規是100%賠付不分級;對“心臟瓣膜手術”取消了舊規中必須‘實施了開胸’這一限定條件,代之以“實施了切開心臟”,新規賠付條件更合理。
“‘擇優理賠’化解了消費者在新舊重疾險產品中猶豫觀望的心理。”某保險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最近來咨詢重疾險的消費者也較多,“雖然公司定期重疾險已經下架,僅銷售終身重疾險產品,但現有的產品都賣得不錯。”
消費者需結合自身實際理性購買
多位受訪人士提醒,消費者購買重疾險產品時要冷靜分析,切勿盲目跟風。
“站在消費者和投保人角度,產品的保障責任和價格更受關注。”朱銘來說,從定價角度看,新規根據重疾發病率做出新的調整,但新產品還沒上市,難以確定具體價格如何變化,但不同年齡段的人面臨的風險不同,定價也會不同,消費者購買產品時要慎重。
不過,朱銘來表示,從長遠來看,由于重疾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未來重疾險產品價格總體也會呈現上升趨勢。此外,重疾險是長期險種,考慮到預期利率呈下行趨勢,未來投資回報下降,產品定價要往高走。
對于現在是否是購買重疾險最有利的時機,寧威建議消費者按照自己的購買節奏來,“不用過于在意新舊重疾變化,從風險管理角度出發,保險公司和消費者是共贏的,沒有必要一定要站在保險公司的博弈方。”
國內某保險機構相關負責人說:“重疾險保費相對較高、繳費周期長,‘擇優理賠’不是目前考慮購買重疾險的唯一因素,消費者需要結合自己的身體情況和家庭狀況,從重大疾病治療的基本費用、康復費用、收入損失費用三個方面,做好風險管理與財務支出計劃。”(記者王金金、王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