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大唐,藏在很多人的夢里。她的雍容華貴、開放氣度,以及當時的人們對于物質與精神的極致追求,一直在以不同的形式被后人書寫、傳說。
7月16日至10月17日,“地宮寶藏——法門寺唐代宮廷文物精粹特展”將在長沙博物館免費對外展出。“法門寺地宮一開,便是半個盛唐”——這座藏著“半個盛唐”的皇家寺院留給后人的眾多皇家珍寶,將首次亮相星城,為長沙市民再現盛世大唐的威嚴。目前,此次特展文物已全部運抵長沙。7月12日,長沙博物館、法門寺博物館文博專家在展廳內開始文物交接與布展工作。
首批禁止出國展覽的國寶級文物
“這次展覽也是法門寺博物館文物第一次大規模、高規格在外地展出,長沙觀眾在家門口就可以看到57件(組)珍貴展品,其中國家一級文物就有36件,真是太難得了。”
在文物點交現場,法門寺博物館保管保護科科長權飛告訴記者,法門寺是唐代供奉佛祖釋迦牟尼真身舍利的皇家寺院,許多傳奇的歷史人物,如唐高宗和武則天,都曾膜拜過這枚舍利。唐代的皇家,每隔一段時間,都要把佛骨請出來供奉。公元873年,唐僖宗舉行盛大法事奉歸佛指骨舍利還法門寺,并封藏于塔下地宮。1987年,地宮被意外發現,舍利及2000多件稀世珍寶出土,震驚世界。
當天的文物點交現場可謂“光芒璀璨”。作為唐代皇室珍寶,現場點交的文物包含很多金銀器。其中,“迎真身雙輪十二環銀錫杖”(復制件)全長1.96米,雖然名為“錫杖”,但其原件卻由58兩白銀、2兩黃金打造,是目前全世界等級最高、年代最早、體型最大、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法門寺這件錫杖,屬佛祖釋迦牟尼,象征佛教至高權威,被譽為“世界錫杖之王”,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出境)展覽的國寶級文物。
蹙金繡上的捻金線最細處僅0.06毫米
“鎏金雀鳥紋銀香囊”則是唐僖宗供奉給佛祖的。香囊為唐代熏香用具,可懸掛于床頭熏香衣物,也可隨身攜帶,走過之處留下渺渺余香。據史料記載,安史之亂后,唐玄宗不忘舊情改葬楊貴妃,卻發現墳冢中美人肌膚衣物已經腐壞,只有香囊完好無損。因此推測楊貴妃也使用了同款金屬香囊。更為神奇的是,香囊內部運用了近代航海、航空的陀螺儀原理,無論怎樣轉動,香囊內部盛香料的香盂始終保持水平,香料不會灑落。
相比之下,“紫紅羅地蹙金繡半臂”堪稱織繡中的絕品。杜甫《麗人行》中的詩句“蹙金孔雀銀麒麟”,描寫的就是這種唐代頂級宮廷服飾極盡奢華與燦爛的“蹙金繡”。“蹙金”是用繡線將捻緊的金線拼成花紋固定在繡底上的一種刺繡工藝,這種繡品在唐代極為珍貴。這批蹙金繡上的捻金線平均直徑為0.1毫米,最細處僅0.06毫米,比頭發絲還細。
法門寺出土的琉璃器全世界絕無僅有
琉璃是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八瓣花紋藍色琉璃盤”是典型的伊斯蘭早期器物,非常罕見。法門寺出土的琉璃器可以說全世界絕無僅有。
“鎏金銀茶碾子”是碾茶用的,上面是“鎏金團花銀碢軸”,下面是“鎏金鴻雁紋銀茶槽子”。器物上刻劃有“五哥”字樣,是唐僖宗在宮中的小名,《物帳碑》中也有記載,它和另外幾件碾茶、篩茶、烹茶、飲茶等茶具屬“新恩賜物”,列在“僖宗供物”名下,這些茶具是僖宗皇帝御用真品。
在專家們小心翼翼呵護之下,一件件大唐珍寶穿越時空,向人們講述著一個個帝國傳奇。7月16日,這些融工藝匠心與帝國氣度為一體的皇室珍寶將亮相長沙博物館。在該館特二展廳,“地宮寶藏——法門寺唐代宮廷文物精粹特展”將為觀眾呈現一個真實的大唐盛世。此次展覽將持續至今年10月17日,免費對外開放。
開幕前后,長沙博物館將邀請法門寺博物館館長任新來開展《法門寺探秘——法門寺與地宮文物》講座,法門寺博物館保管保護科科長權飛還將進行直播導賞,帶大家先睹為快。